
特朗普攜“超級保護主義”回歸?全球航運業警報拉響
2024-08-14 20:33:53
來源:海運圈聚焦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當前全球經濟秩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這種威脅在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尤其凸顯。無論是民主黨候選人、現任副總統哈里斯接替拜登,還是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重返白宮,美國的經濟民族主義抬頭都會給全球貿易帶來極大不確定性。而對于航運業來說,特朗普再次上臺可能意味著“超級版本”的保護主義回歸,這讓全球船東深感不安。
國際航運公會秘書長Guy Platten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警告稱,“自二戰以來,全球秩序從未如此受到威脅。上一次嘗試類似政策時,我們的經驗教訓表明,貿易戰最終往往會導致更嚴重的沖突。”
Guy Platten提到,特朗普的民族主義政策若卷土重來,后果將不堪設想。他回憶起2018年特朗普首次執政期間造訪白宮時的經歷,稱當時的氣氛讓他“感到震驚”,并直言如果特朗普再度掌權,這種保護主義將會變本加厲,從而引發其他國家效仿,導致國際法則和全球貿易秩序的瓦解。
然而,Guy Platten并不僅僅批評特朗普的政策,他同樣對拜登-哈里斯政府的對華政策表示擔憂。現任美國副總統、預計將代表民主黨參選的哈里斯已經對中國航運業采取了強硬立場。Guy Platten指出,船東們“非常擔心美國可能對中國制造的船舶征收關稅”,他強調,“這將付出高昂的代價,而政治家們往往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些后果。”
今年4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官網發布消息,啟動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拜登-哈里斯政府早在2022年就擴大了美國航運監管機構的權力,當時批評了那些在疫情期間與美國進口商發生沖突的“外資航運公司”。
一周前,哈里斯競選搭檔的最終候選人參議員Mark Kelly提出了跨黨派戰略港口報告法案,以應對來自中國日益增長的海上威脅。該法案要求美國國防部制定一項戰略,以抑制中國公司在全球主要港口日益增長的影響力。Mark Kelly警告稱,這種影響力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貿易路線和全球供應鏈。
Guy Platten認為,進一步打壓造船業,可能包括對在美國港口停靠的中國制造的船舶征收關稅,這將適得其反。他指出,歷史證明,保護主義措施往往讓實施國付出高昂代價。他預測,這種措施將推高日本和韓國船舶的需求和價格,最終“美國為這些政策所付出的代價將遠遠超過其從關稅中獲得的收益”。
事實上,航運業對美國政治走向的不安情緒日益加劇。本周,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首席執行官柯文勝警告稱,由于擔心中美貿易戰升級,客戶們正在提前下單。
根據航運分析公司Xeneta的數據,今年前五個月中美之間的貿易量激增,達到了疫情初期后的高峰。分析師認為,這部分是由于特朗普威脅將所有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升至60%的緣故。
多年來,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和最大進口國,一直是自由貿易政策的倡導者,這些政策也是全球化和航運業增長的基礎。然而,如今兩黨領導人都在推行保護主義議程。特朗普提出了一項加碼貿易限制的計劃,包括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征收10%的稅,以及對中國商品征收60%的關稅。拜登總統也在一系列中國商品上調關稅,從電動汽車到鋼鐵不等,以期在選舉前保護美國就業,爭取昔日工業基地的支持。
Vespucci Maritime首席分析師Lars Jensen此前也指出,特朗普的當選可能會對航運業造成雙重打擊。在其第一次執政期間,美國對中國征收的一系列關稅意在將制造業崗位帶回美國,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雖然一些制造業轉移到了東南亞和印度次大陸,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產品實際上仍然是中國制造的。
這種供應鏈的復雜化使得墨西哥現在已經成為比中國更大的美國貿易伙伴,但從中國運往墨西哥的集裝箱貨物量猛增,甚至催生了一系列從中國到墨西哥的新直航服務。換言之,即便是特朗普所推動的關稅政策,也并未如他所希望的那樣讓制造業“回流”美國,反而讓供應鏈更加錯綜復雜。
今年以來,MSC、中遠海運、ONE、HMM等班輪公司都新開通了到墨西哥的航線。集裝箱貿易統計公司(Container Trades Statistics)數據顯示,2024年1-5月,中國與墨西哥之間的集裝箱貨運量達到563,829TEU,比2023年同期增長了28%,創歷史新高。2023年,中國與墨西哥之間的集裝箱貨運量增長率達到34.8%,而2022年僅為3.5%。
如果特朗普再次上臺并大幅提高貿易關稅,可能會導致供應鏈模式的進一步轉變,并對集裝箱航運市場產生重大影響。歷史已經證明,貿易關稅通常只是將生產轉移到其他低成本國家,而非將生產帶回本土。這種供應鏈的轉移將為不受新關稅影響的低成本生產國家創造新的機會,同時也將迫使航運公司、港口、卡車運輸和倉庫承受更大的壓力。
Xeneta高級航運分析師Emily Stausbøll 指出,“美國企業對疫情期間的混亂局面記憶猶新。如果提前采購能夠幫助降低區域供應鏈風險,例如美國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港口可能發生的罷工,以及對中國商品新關稅的影響,那么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一些美國進口商會選擇這種做法。”
在特朗普遭遇槍擊,拜登退選后,坊間一度認為美國總統已無懸念,然而最新調查顯示,懸念依舊存在。根據《紐約時報》和錫耶納學院公布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在三個搖擺州的支持率持續領先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約四個百分點。
這項于8月5日至8月9日在1973名登記選民中進行的調查顯示,哈里斯在威斯康星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密歇根州的潛在選民中獲得了50%的支持率,而特朗普在這些州的支持率則為46%。
在海運圈聚焦看來,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日益加劇的背景下,美國日益高漲的經濟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正對全球貿易和航運業構成嚴峻挑戰。無論是特朗普的極端貿易保護主義回歸,還是哈里斯在選舉壓力下的對華強硬姿態,都可能加劇全球貿易摩擦,并帶來新的行業動蕩。在這種復雜局面下,航運業必須保持警惕,及時調整戰略,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挑戰。

為你推薦
克拉克森研究市場分析:中國造船集團分類

對比2021年初,克拉克森研究追蹤的有交付記錄的中國船廠數量增加43家,同期造船產能增長26%。更多接單船廠重新進入到全球船東、銀行機構和各供應商的視線中。在我們造船分析系列里,首先介紹克拉克森研究針對造船企業的分類。...
2024-08-14 21:03:58
中國民營船企砸錢擴張產能!韓國船企:不跟了

在近年來全球新造船市場復蘇的大背景下,中韓造船業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中國船企正在通過大規模投資積極擴張產能,以期在未來贏得更多新船訂單。而韓國船企在經歷過船市繁榮期快速擴張和隨之而來的蕭條之后,選擇了一條更為審慎的發展道路,專注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2024-08-11 21:24:00
全球前30強船廠船東訂單半年度排名出爐

根據克拉克森數據統計,2024上半年全球新船訂單1127艘,合計28094427 CGT,其中,全球前三十大造船集團新簽訂單795艘,合計25573341 CGT,艘數和CGT分別占2024上半年新船訂單總量的70 54%和91 03%。...
2024-08-07 07:06:50
30艘不敵18艘?中國船企接單量依然穩坐第一

在連續三個月落后中國之后,韓國船企在7月的新船接單戰中罕見反超取得第一。盡管如此,今年前7個月來中國船企仍以60%以上的市占率遙遙領先,在全球造船市場中穩居榜首,力壓韓國和日本。...
2024-08-04 20:32:58
規模擴大11%!集裝箱船隊迎來近15年最快增幅

自今年年初,集裝箱船隊的運力增加了 160 萬標準箱(TEU)。與一年前相比,運力增加了 11%,達到 2,950 萬TEU,是 15 年來船隊增長最快的一年。 ...
2024-08-03 21:08:04
新造船市場有望再迎“超級周期”

過去一周,全球新造船市場持續向好,船舶經紀公司Banchero Costa在其最新的周報中指出,受季節因素影響,當前新造船訂單活躍,造船廠產能告急,全球大批量新造船延后至2028年交付,非常規大型船舶訂單預計于2030年后交付。...
2024-08-03 16:06:55
上半年我國海工裝備新訂單額同比增超200%

7月31日,自然資源部官網正式發布我國今年上半年海洋經濟發展相關統計數據情況以及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曉健對此的解讀。...
2024-08-02 15:02:31
Viamar發布2024第二季度市場回顧與前瞻

持續的地緣政治沖突,伴隨著相關的制裁或貿易戰,造成了世界經濟的不確定。這些沖突的任何重大升級或降級都可能對整體經濟前景產生重大影響。...
2024-08-02 11:14:16
2683億訂單!中國船企引領全球綠色船舶市場

根據克拉克森的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球總計903艘4230萬總噸的新船訂單中,多達310艘1720萬總噸為替代燃料船舶,占比達到了41%,超過去年全年的40 4%,但低于2022年全年創歷史紀錄的54 3%。...
2024-07-30 08:39:41
8700艘!航運業節能技術應用持續增長

根據克拉克森最新數據,節能技術(ESTs)在航運業的應用繼續增長。截至目前,以總噸位計,裝配至少一項重大節能技術的船舶占船隊總量的33%以上,具體到船舶數量,有8700艘船舶裝有這類設備。...
2024-07-29 21: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