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IMO碳稅若設定150至300美元/噸對全球GDP影響最小
2024-07-18 19:01:07
來源:勞氏日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聯合國貿發會議的報告顯示,在 2027年至2030年期間,IMO的碳稅每年可匯集多達1270億美元的資金。
聯合國貿發會議和DNV的研究結果將為IMO成員國在2025年設計中期減排措施的談判提供參考。
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對潛在政策的分析,如果能將航運碳稅收入分配給在氣候變化中受影響最大的國家,那么碳稅范圍在每噸150至300美元的區間內,到2050年時對全球經濟增長影響最小。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為IMO準備的最終報告,如果IMO對航運實施每噸CO2當量150至300美元的碳稅(以燃油全生命周期為標準,即well-to-wake),并且所收集的收入僅分配給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到2050年全球GDP增長將下降0.08%。
在類似情況下,假設將每噸150至300美元的碳稅收入分配給所有經濟體,那么到2050年全球GDP將下降0.09%。
而在碳稅收入僅分配給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情況下,如果要在2050年實現最高的減排目標,那么該年的航運的成本強度(每噸英里的美元價格)將提高78%。
所有減排情景下,GDP都會受到負面影響。到2050年,全球GDP被影響的范圍為下降0.16%至0.09%。到2030年,僅僅實施了三年的IMO中期措施將使全球GDP減少0.03%至0.07%。
DNV和聯合國貿發會議的這兩份報告是IMO的一項綜合影響評估的一部分,旨在幫助成員國設計中期減排措施。DNV的報告分析了這些措施對全球船隊的潛在影響,而聯合國貿發會議則評估了對各國的影響。
聯合國貿發會議發現,如果不考慮收入分配的影響,中期措施將在2050年對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IDs)和最不發達國家(LDCs)的經濟造成最嚴重的負面影響,碳價格和燃料標準將使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在2050年遭受最多0.4%的經濟下行,而發達經濟體的下行程度只有0.12%,發展中國家為0.22%。
聯合國貿發會議表示,到 2050 年,含有征稅政策的方案對全球 GDP 的影響始終低于不征稅的方案,并且征稅價格較高的方案對全球 GDP 的影響最低。
在MEPC81之前,馬紹爾群島在IMO提交了一份每噸150美元的全生命周期碳稅提案,修改了它此前提出的每噸100美元的提案。
根據IMO的生命周期溫室氣體強度指南(LCA),每噸燃油在船舶發動機燃燒時排放大約3.1噸CO2當量。這意味著每噸100美元的碳稅將相當于每噸燃油約310美元。IMO在其LCA指南中沒有確切的全生命周期排放數據。
碳稅資金征集
IMO在2027年至2030年期間,通過每噸150至300美元的全生命周期碳稅,每年可收入多達1270億美元的資金,而在2031年至2040年的平均年收入為1030億美元,2041年至2050年為360億美元。
每噸30至120美元的船端排放(tank-to-wake)的碳稅在2027年至2030年期間每年可收集300億美元,而在2031年至2040年和2041年至2050年這一數字則分別為340億美元和60億美元。
雖然有一些中期措施的提案將大幅降低收入,但聯合國貿發會議未針對此類措施進行建模。
由中國帶領的幾個國家提出了一項燃料標準,允許一開始在新造船中使用以well-to-wake計排放較高的可替代燃料技術。包括中國、挪威、巴西和阿聯酋在內的幾個國家共同提案,支持與燃料標準提案相結合的靈活機制,而不是歐洲和太平洋島嶼等其他國家支持的獨立經濟措施。
DNV:對船隊影響的分析
根據DNV的第二份初步報告,與不采取任何措施、 一切照舊相比,到2050年,潛在的中期措施將使航運成本強度(每噸英里的美元價格)增加71%-85%。
由于考慮到生物燃料和藍色燃料原料的供應限制,DNV將燃料價格調高,所以此次研究結果遠高于之前的初步報告。
在其之前的報告中,DNV估計到2050年的成本增加幅度為45%至51%。
到 2050 年,導致航運成本增加最多(85%)的政策方案是沒有征稅或靈活機制的全生命周期燃料標準。
與此同時,到2050年,使成本增加最少(71%)的情況假設是將船端排放的燃料標準和每噸150至300美元的碳稅相結合。
DNV發現,征稅或收費的方案還將激勵全球船隊采取節能措施和減速,因為與 “一切照舊 ”的情況相比,這些方案將使2030年的能源消耗降低16%。
DNV表示,為實現IMO的氣候目標,所有政策措施都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燃料原材料、船載碳捕捉技術和能效措施。
目前的提案
中國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堅決反對征稅,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征稅會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帶來更大打擊。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數據,在考慮資金分配的情況下,到2050年,所有四種政策情景下,發展中國家的GDP將下降0.21%。
如果碳稅收入只流向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到2050年,發展中國家的GDP將下降0.11%至0.20%。
包括大多數歐盟國家、日本和韓國在內的國家支持征稅以及燃料標準。
IMO成員國同意在2025年采用燃油標準作為技術措施,并采用溫室氣體定價機制作為經濟措施。這兩項措施將與IMO的修訂版溫室氣體戰略相輔相成,該戰略旨在實現2050年的凈零排放目標。

為你推薦
德路里:6月份巴拿馬運河過境船舶數量創八個月新高

巴拿馬運河在6月份迎來了近八個月來船只過境數量的新高,這得益于水位的上升以及對船只過境數量限制的逐步放寬。...
2024-07-17 20:25:01
胡塞攻擊持續,但船舶通行放緩有限

分析師預計,除非安全形勢發生變化,如胡塞武裝目標范圍可能擴大,否則船舶通行量將保持相對平穩
海軍有助于維持航運的相對穩定...
2024-07-17 20:14:38
海油工程“西江30-2B”萬噸級海洋油氣平臺完成海上安裝

7月10日,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總重約3萬噸的西江30-2B平臺在珠江口盆地水深近百米的西江油田安裝就位。標志著我國海洋油氣裝備,自主建造安裝能力取得重要突破。...
2024-07-17 20:04:50
IG承保的涉俄貿易油輪6月創新低,凸顯西方監管困境

12家國際保賠協會為全球86%的船舶提供保險,然而參與俄油運輸的油輪中,有三分之二(以載重噸計)沒有此類保險...
2024-07-16 21:44:38
中央企業海洋工程技術創新聯合體在京成立

7月15日,由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局指導、中交集團主辦的中央企業海洋工程技術創新聯合體成立大會在京召開。中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創新聯合體總指揮王彤宙出席大會并致辭。...
2024-07-16 21:21:51
新船訂單繁榮之下,須警惕造船合同糾紛

需求的增加通常會導致船東和造船商之間出現更多合同糾紛。
由于一線船廠訂單已滿,船東們正轉向經驗較少的船廠,來建造一些更復雜的船舶。這可能導致交付延遲和爭議。
...
2024-07-15 20:08:34
中國船廠“不干了”!俄羅斯最大NG項目無限期擱置?

面對美國制裁威脅,中國船廠的退出給俄羅斯旗艦LNG項目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一變故不僅導致俄羅斯正在規劃的最大項目“無限期擱置”,也給俄羅斯的能源發展戰略蒙上了一層陰影。...
2024-07-14 20:38:00
LNG船液貨艙圍護系統氮氣平衡自動控制問題探析

LNG運輸船(LNGC)是國際公認的技術含量高、建造難度系數大、附加值高的船舶。目前,在航最主流的LNG船包括MOSS型和薄膜型。近年來,薄膜型LNG船所占比例逐年增加。...
2024-07-13 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