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航運走廊”的“角色分工”
2024-05-25 17:49:59
來源:中國船檢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哥德堡港(圖源/哥德堡港務局)
全球“綠色航運走廊”建設風起云涌。探索“綠色航運走廊”的第一步是確定“內容”和“位置”,這始于核心利益相關者群體的形成——“綠色航運走廊”在特定地理區域啟動后,共同利益將它們和他們聯系在了一起。規劃階段需要關注“方式”和“時間”——主要是為選定的“綠色航運走廊”制定實施計劃,包括燃料和共同實施目標,以及在路線上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共同行動。
“綠色市場”不斷增長
客觀講,“綠色航運走廊”是海事界探索、評估并最終建立零碳排放航運系統的復雜舉措,據某權威海事機構統計,截至2024年2月,全球“綠色航運走廊”項目總數已達57個。
2021年11月,22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26)上簽署關于建立“綠色航運走廊”的《克萊德班克宣言》(Clydebank Declaration),承諾“到2025年在全球兩座或多座港口間至少建立6條‘綠色航運走廊’,至2030年,進一步擴大‘綠色航運走廊’數量,助力在2050年實現航運業的全面脫碳”。兩年后,全球海事論壇(Global Maritime Forum)發布“綠色航運走廊綜合進展”報告,44個“綠色航運走廊”項目在案。
2023年7月,國際海事組織(IMO)成員國就通過的《2023年IMO船舶溫室氣體(GHG)減排戰略》達成一致:國際海運船舶GHG排放盡快達峰,并考慮不同國情,在接近2050年前后達到凈零排放。到2030年,零/近零船舶GHG排放技術、燃料和/或能源使用占比至少達到5%,并力爭達到10%。作為指示性校核點,到2030年,國際海運船舶GHG排放總量比2008年至少降低20%,力爭降低30%;到2040年,排放總量比2008年至少降低70%,力爭降低80%。IMO在其戰略中也為制定具體減排措施設立了時間表,2024年春開始,就一攬子備選措施展開評估與審核,2025年秋通過審核后的措施,并在16個月后生效。業界強調了“綠色航運走廊”作為行業脫碳工具的重要性:零排放航運技術/標準、基礎設施和商業模式都必須在本世紀20年代前成熟,“綠色航運走廊”是以所需規模和速度支持這種成熟的理想選擇。時至今日,已具特征的“綠色航運走廊”項目數量接近60個。
網絡鋪開已夠大且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綠色航運走廊”,為零碳排放航運所必需的包括監管機構、船東、承運人和托運人等在內的所有價值鏈參與者提供了參與空間,為替代燃料供應商提供了確定性,支持了港口方對零碳排放燃料基礎設施的必要投資。通過“綠色航運走廊”,政策制定者可以創新出有利于未來的航運生態系統。同時,航運企業可因此制定針對特定航線的種種安排,如需求結構和減排跟蹤機制,以降低整個價值鏈的綠色投入門檻。
由此可見,良好的意愿對于將其轉化為可交付的成果至關重要。堅定綠色航運轉型之后,利用清潔能源獲取并創造轉型機會可以釋放“綠色航運走廊”的全部潛力。一言以蔽之,這是海事界積極變革的催化劑,雖然側重不同,但各自進程正在具體。
亞洲:多與跨太平洋航線有關
2022年1月,上海港和洛杉磯港共同倡議建立“綠色航運走廊”,旨在實現上海港和洛杉磯港之間以最清潔、最低碳的方式進行港到港貨物運輸。倡議發布后,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港)、洛杉磯港務局(洛杉磯港)和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作為主要發起方,會同各參與方共同協作,積極謀劃制定“綠色航運走廊”實施計劃。2023年9月,由上海港和洛杉磯港共同制定的《上海港-洛杉磯港綠色航運走廊實施計劃綱要》發布,2025年起,航運企業合作伙伴將在本“走廊”部署具備全生命周期低碳或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能力的船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全球第一條跨太平洋“綠色航運走廊”。A.P.穆勒馬士基集團、達飛海運集團、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日本海洋網聯船務等航企作為承運人,計劃到2030年在該走廊上展示全球第一艘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集裝箱船,而上述4家班輪公司目前均在有適用于跨太平洋運輸的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在建,上海港和洛杉磯港則在綠色甲醇等新能源燃料試點應用、船舶岸電使用及智慧化碼頭建設等方面達成多項共識。可以期待,這條跨太平洋“綠色航運走廊”將成為加速海運業變革所需的全球合作典范。
洛杉磯港還與廣州港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合作領域包括發展數字供應鏈基礎設施,在兩座港口間建立跨太平洋“綠色航運走廊”,以及其他減少港口相關排放和溫室氣體的可持續發展舉措。
日本的“綠色航運走廊”也與洛杉磯港有關。東京港和橫濱港與洛杉磯港建立“綠色航運走廊”合作伙伴關系,旨在減少各自貿易航線上GHG排放,推廣低碳和零碳船舶。名古屋港與洛杉磯港的合作核心是在未來幾年以港口脫碳計劃為指導建立新的“綠色航運走廊”,并鼓勵使用和推廣低碳/零碳燃料船舶。2022年11月,釜山港-塔科馬港“綠色航運走廊”設立,致力于通過運行零排放船舶符合到2050年實現航運業脫碳的全球倡議。
全球最長的跨太平洋“綠色航運走廊”一端也在洛杉磯港。洛杉磯港、長灘港和新加坡港制定的跨太平洋“綠色和數字航運走廊”(GDSC)計劃目標包括盡早實現在港船舶停靠零排放,推廣最佳綠色航運實踐,提高技術和數字解決方案的使用以增強供應鏈效率和韌性,并加強與其他綠色航運倡議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新加坡港-圣佩德羅灣港口(洛杉磯港/長灘港)航線將試驗評估各種數字解決方案和零碳燃料方案。
新加坡與澳大利亞也簽署了建立GDSC的諒解備忘錄,開發零或近零GHG排放燃料供應鏈,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制定和培訓實施。澳大利亞在可再生能源生產方面的優勢明顯,新加坡港則是全球航運重要樞紐,而新加坡港正將基礎設施的重點轉向氨/氫等零碳燃料。
歐洲:項目最多,帶動最廣
新加坡港和鹿特丹港在遠東-西北歐航線上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兩座港口之間的GDSC建設順理成章。2022年8月,該走廊由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和鹿特丹港務局聯合支持成立。GDSC如今匯集包括航運企業、燃料供應商、港口當局與運營商、行業聯盟等機構在內的26個全球價值鏈合作伙伴,實施多個先行試點項目并測試商業結構,以加速氨、氫、甲醇、LNG和合成生物燃料等零排放或近零排放燃料的采用,加速航運脫碳和數字化。如今,24000TEU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在建,15000TEU氨雙燃料集裝箱船設計也已出現,加之正在運營的LNG雙燃料運力,屆時這條運距最長、船舶平均載箱量最大的東西向主干航線上的船型將非常亮眼。
鹿特丹港與哥德堡港之間的“綠色航運走廊”進一步支持了兩座港口之間的可持續航運,雙方建立共同合作框架來刺激新型替代燃料的使用,同時還與其他八座港口就如何為加速歐洲綠色氫氣可用性進行論證。2022年3月,馬士基·麥克-凱尼·穆勒零碳航運中心與鹿特丹港、漢堡港、格丁尼亞港、羅恩港、塔林港五座波羅的海地區港口宣布籌備建立“泛波羅的海綠色航運走廊”,旨在向業界展示替代燃料供應鏈的早期商業化,評估技術、監管和商業性之后,確定潛在路線、船舶類型和所用燃料,并為其它地區推出“綠色航運走廊”制定相應圖本。
在波羅的海地區,今年還將出現歐洲首個由綠色甲醇集裝箱船組成的支線運輸網絡。X-Press Feeders與6座歐洲港口(安特衛普-布魯日港、塔林港、赫爾辛基港、哈米納科特卡港、里加港和萊佩達港)簽署“綠色航運走廊”諒解備忘錄,首批兩條合作航線由950TEU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參與,掛靠港次序分別是“鹿特丹/安特衛普-布魯日/克萊佩達/里加/鹿特丹”和“鹿特丹/安特衛普-布魯日/赫爾辛基/塔林/哈米納科特卡/鹿特丹”。
安特衛普-布魯日港將建成歐洲綠色母港和歐洲綠色能源門戶作為目標,探索開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行動。2021年11月,當時的安特衛普港與蒙特利爾港宣布簽署合作協議,支持創建北大西洋首條“綠色航運走廊”,雙方動員各自公共和私營部門合作伙伴,評估、確定、開發和采用共享或互補的解決方案和基礎設施,共同促進綠色燃料貿易,向船舶供應可再生燃料和清潔技術。
漢堡港-哈利法克斯港“綠色航運走廊”依托雙方在燃油加注、綠色氫及衍生品出口基礎設施的優勢,促進價值鏈合作伙伴、航運企業和其他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合作,推進綠色能源使用和可再生氫技術發展。
歐洲近洋航線很適合“綠色航運走廊”發展。哥德堡港和北海港之間的“綠色航運走廊”已處于成熟階段,目前在對基礎設施進行必要的調整升級,通過在當地生產、進口和儲存綠色燃料來實現替代燃料價值鏈。今年3月,渡輪運營商TT-Line與特雷勒堡港和呂貝克港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到2040年將不再使用化石燃料。作為前期項目,這兩座港口將建造額外岸電,TT-Line將對其船隊中的4艘船舶進行岸電改造。此外,英國-比利時航線、英國-挪威航線、英國-荷蘭航線、英國-丹麥航線,以及西班牙“綠色航運走廊”項目和多佛爾-敦刻爾克航線的建設也將推動歐洲航運企業對未來船隊規劃做出重大改變。
談到歐洲綠色航運,不得不提“北歐路線圖”項目(Nordic Roadmap)。該項目的實際內涵已經超越“綠色航運走廊”,其核心是建立一個合作平臺,促進知識共享和試點項目研究,積累新燃料經驗,項目側重于從全生命周期角度研究可持續的零碳燃料,對氨和氫等零碳燃料開展生命周期評估,同時評估監管和安全挑戰。此外,通過分析北歐地區海上交通及燃料加注/基礎設施的可能性與挑戰,編制一份供應該地區船舶的基礎設施開發計劃。
南半球:不可缺少的燃料支持
雖然現有大多數有關“綠色航運走廊”的研究都出現在北半球發達地區,但綠色航運必須呈現在全球。“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是實現整個海事界綠色轉型的重要保證。
去年3月,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塔塔鋼鐵、CMB、VUKA Marine、Freeport Saldanha和ENGIE組成的財團計劃為南非和歐洲之間的鐵礦石零排放運輸開發一種綠色運輸方案。這個由礦商、船東、托運人、鋼鐵企業、港口運營商和能源供應商組成的財團將探索“南非-歐盟綠色航運走廊”發展的全方位概念,著眼燃油加注和采購、可用的綠色燃料供應以及商業模式替代方案。
南非有著非洲大陸最完善的港口集疏運體系,該國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意味著航運燃料可以來自可再生能源發電,因此,“綠色航運走廊”的發展可以幫助推動南非級好望角航線脫碳,并由此服務于更廣泛的航運市場。資料顯示,薩爾達尼亞自由港港、庫哈港和理查茲灣港是南非利用已建立航線和重要出口樞紐實現零碳燃料轉型的重點。南非政府和上述財團希望這個項目能夠為航運業開辟一條新的貿易航線,讓南非和歐洲為快速轉向零排放做充足準備。業界看來,這個規模頗大的跨行業合作是塑造可持續航運業的關鍵,是南非與歐洲之間實現鐵礦石零排放運輸的途徑。作為船東,CMB正在建造氨燃料干散貨船來加速低碳或零碳船舶在這條重要貿易航線上的部署。
在非洲,納米比亞-歐洲“綠色航運走廊”也在建設。2022年1月,納米比亞與歐盟簽署諒解備忘錄,建立可持續原材料價值鏈和可再生氫能的戰略伙伴關系。歐盟通過對連接馬普托、哈博羅內和沃爾維斯灣的一條“歐盟-非洲戰略走廊”的投資,安特衛普-布魯日港為納米比亞港口管理局提供專業知識,研究沃爾維斯灣港口總體規劃和數字化戰略,荷蘭政府和鹿特丹港則幫助納米比亞港口管理局進行關于擴大德里茨港的可行性研究。
2023年10月,歐盟委員會和納米比亞批準了“歐盟-納米比亞”可持續原材料價值鏈和可再生氫戰略伙伴關系路線圖,兩個月后,納米比亞與馬士基·麥克-凱尼·穆勒零碳航運中心簽署意向書,共同開展“綠色航運走廊”可行性研究。納米比亞-歐洲“綠色航運走廊”將確保納米比亞綠色燃油加注基礎設施的投資和開發,幫助該國提高固定資本總額并實現出口和經濟結構多元化。
去年,馬士基·麥克-凱尼·穆勒零碳航運中心宣布將與美國國務院、美國能源部和丹麥政府合作,為全球五個南半球國家的“綠色航運走廊”提供資源并進行可行性預研究。這個名為“全球南半球綠色航運走廊”的項目旨在通過確定和支持項目發展,預計將在納米比亞、巴拿馬、斐濟和另外兩個國家進行可行性預研究。
智利推動的“綠色航運走廊”建設也是南半球綠色航運范例之一。
綠色氫制取綠色氨作為船用燃料的技術正在發展。近年來,智利政府積極推動綠色航運。2020年11月,智利公布國家層面的綠色氫戰略,大力推廣綠色氫應用。2021年,鹿特丹港、安特衛普港、澤布呂赫港等歐洲重要港口與智利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快部署綠色氫供應鏈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隨后,智利能源部與馬士基·麥克-凱尼·穆勒零碳航運中心宣布一項協議,讓進出智利港口的貨物實現零排放運輸。這個“綠色航運走廊”項目將推動零碳船用燃料和技術進一步發展,智利政府將根據不同地點的排放強度、燃料可及性、到港距離、船舶路線和貨物類型等方面對相關區域進行繪圖和評估。今年4月,瓦爾帕萊索港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簽署合作備忘錄,深化航貿領域務實合作,合作探索綠色甲醇、氨、氫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低碳港區建設,提升港口清潔能源使用程度。
澳大利亞-東亞鐵礦石“綠色航運走廊”將有可能對海事界脫碳產生重大影響。按照國際海事論壇的分析,2028年可能有8艘氨燃料船在西澳大利亞-東亞鐵礦石“綠色航運走廊”營運,到2030年,運力或增至20艘,到2050年,規模將擴大到364艘。必和必拓表示,該公司計劃于2026年接收第一艘氨燃料散貨船,目前正選擇這艘船的建造方、運營商及燃料供應商,未來可能會在澳大利亞、日本和中國港口補充氨燃料。在使用氨作為船用燃料的安全性得到驗證和認可的前提下,西澳大利亞-東亞“綠色航運走廊”上除氨燃料船部署外的核心要素,綠色氨的供應容易獲得。雅苒(Yara)正對澳大利亞進行投資以使其通過該國擴大氨生產,托普索(Topsoe)則與Allied Green Ammonia簽訂合同,為位于戈夫(Gove)的一家工廠提供可在2028年四季度至2029年一季度實現產能2500噸/日的綠色氨生產。

為你推薦
突發!以色列最大港口海法港遇襲

據壹航運最新獲悉:當地時間5月23日,伊拉克民兵武裝“伊斯蘭抵抗組織”發表聲明稱,該組織當天使用巡航導彈對以色列最大的港口海法港發動了襲擊,并對位于戈蘭高地的一處以色列軍事目標發動了無人機襲擊。
以色列方面對此暫無回應。...
2024-05-24 20:05:58
上海洋山深水港將新建15萬噸級LNG船專用泊位

近日,在洋山港海事局的遠程護航下,隨著第一批打樁船“航工樁801”輪、拖輪“豐華456”輪、運輸船“順強榮耀1”輪陸續進場施工作業,上海洋山深水港LNG站線擴建項目碼頭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2024-05-24 17:58:13
全球首臺氫燃料電池動力輪胎式龍門起重機投入運營

近日,三井E&S及其美國子公司PACECO共同宣布,全球首臺氫燃料電池動力輪胎式龍門起重機(輪胎吊)“MITSUI-Paceco H2-ZE Transtainer crane”在洛杉磯港開始商業運營,為零排放港口運營設定了新標準。...
2024-05-24 17:47:00
上海推動航運“三化轉型”

5月22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上海主題采訪情況介紹會舉行。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劉斌在會上表示,當前,上海正以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作為突破口,推動航運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即“三化轉型”),全面提升航運資源的全球配置能力。...
2024-05-23 18:17:35
上海洋山港前四個月保稅燃料油、LNG加注大增

據上海洋山海關22日發布的統計數據,今年前四個月,該海關共監管保稅燃料油加注97批次、13 26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 2倍、89 59%;保稅LNG加注25批次、15 73萬立方,同比分別增長1 27倍、2 26倍。期間還進行了全國首單綠色甲醇加注。...
2024-05-22 20:12:29
美國對加拿大壓載水處理系統新規展開調查

一直以來,美國和加拿大都是重要的貿易伙伴,兩國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航運往來,尤其是連接兩國五大湖區的航運運輸更是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近期,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 (FMC) 宣布啟動一項調查...
2024-05-22 20:11:16
重磅!今明兩年我國郵輪旅游市場將全面恢復

5月22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負責人霍福鵬介紹,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國郵輪產業逐步恢復、持續向好。設計建造方面,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已成功運營30多個航次...
2024-05-22 19: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