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運業面臨的替代解決方案:船舶禁塑令之探索
船舶禁塑令,以及旨在保護環境、海洋及其生物多樣性的舉措是航運業當前面臨的眾多變化和多重轉型的焦點之一。盡管禁止船上使用一次性塑料物品起了作用,但尋求可行且有效的替代方案才合乎常理。
那么,航運業準備好在船上停止使用塑料了嗎?替代方案是否已準備就緒、可靠、值得信賴?
在本期Robban Assafina雜志的欄目中,我們根據需采取的行動、可供適用的方案和既有的監管框架,探討了船上使用一次性塑料的影響,同時展示了業界專家對這一根本問題的不同看法。
威脅所在
隨著全球海洋塑料垃圾問題愈發嚴重,各國應采取一些基本措施來保護環境。位于阿曼蘇哈爾,阿曼蘇丹國航運和物流服務提供商GAC的商務經理Ashan Silva博士表示,隨著全球范圍內向海洋傾倒塑料廢棄物與日俱增,海洋塑料垃圾問題日益嚴重,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個趨勢不斷增長,而且數量極易在未來十年內翻倍。
“如果我們不按照IMO的建議采取積極行動,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數量將超過魚類。部分航運公司對此回應是禁止船上使用一次性塑料,實施替代解決措施,如供全體船員使用的飲水機、鋼水瓶、金屬吸管、可重復使用的織物等。”
Silva博士提到,面對這一威脅,開展合作變得十分重要,這意味著僅靠單方努力無法改善現狀達成目標。“船東、船舶經營人和管理公司必須實施例如供應商篩選流程(供應商篩選和注冊)等策略,為減少塑料垃圾作出努力。
企業可以與其供應商合作,盡量減少其船隊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塑料瓶、包裝、袋子等)。此外,即使船上使用塑料袋和塑料包裝,供應商也可以對丟棄的塑料進行收集并統一在陸上處理,以降低其最終落入大海的風險。”
同樣,BIMCO政府間事務部門負責人Bev Mackenzie博士認為,航運業必須在減少海洋塑料行動中發揮自己的作用,致力于清除和減少船上不必要的塑料使用,并倡導改變塑料垃圾在陸地上的處理方式,因為,航運業有潛力成為這一領域的領導者。
“即使船上管理最佳,陸地上管理不善也會意味著塑料瓶最終仍落入大海。我們可以簡單地消除這種影響,而且現有技術可以做到這一點。船上飲用水系統具有成本效益良好、可靠且供水安全的優點。”
Mackenzie博士解釋道 ,“BIMCO的調查顯示,許多公司已經采用了現代船舶系統,船上塑料瓶數量的減少意義重大,”,她認為用船舶系統取代塑料瓶使用還有其他明顯的好處。由于塑料瓶加重了碳足跡和水資源浪費,船上供水系統除了節流外,還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Mouawad Consulting AS是環境工程領域的頭部企業,專門從事船上壓載水管理,其子公司URSA AS作為船上供水系統的供應商,認為“唾手可得”的措施是盡量減少船上塑料餐具的使用,對垃圾進行分類,將塑料單獨存放并運到岸上進行回收,并用過濾系統取代塑料飲用水瓶。Mouawad Consulting的首席執行官Jad Mouawad先生表示,這些措施不一定只適用于大型企業,任何企業都可以通過采用這些基本原則來減少成本及環境足跡。
IMO舉措
當就此事尋找有關規定的支持時,IMO的合作項目“GloLitter伙伴關系”的項目經理Tamar Barabadze女士解釋說,《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MARPOL)的附件五明文規定自1987年起禁止將船上的塑料排入大海。這項禁令適用于所有地區的所有船舶,但大型船舶亦有額外的責任。所有超過100總噸的船舶必須制定垃圾管理計劃,并向船員提供如何處理各類垃圾的說明;船長在12米或以上的船舶需要張貼宣傳海報,通知船員和乘客如何處理他們的垃圾。
她繼續說道:“超過400總噸或有許可載客15名以上的船舶必須保存垃圾處理記錄簿,其中包括每次焚燒或排放垃圾的時間、日期和地點記錄,以及對垃圾的描述和處理量的預估。2022年通過的一項最新修正案也將使垃圾處理記錄簿的這一要求適用于超過100總噸的更小型船舶。MARPOL公約附件五還要求各國政府確保在港口和碼頭提供充足的接收設施,以接收垃圾,避免對船舶造成計劃外的延誤,并根據船舶的需要使用這些設施。”
認識到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解決海洋塑料垃圾造成的環境和健康問題,IMO海上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通過了IMO關于《解決船舶海洋塑料垃圾戰略》及其相關行動計劃,其目的是加強國際框架的建設和IMO相關指令的遵守,并在2025年前實現船舶塑料垃圾向海洋的零排放。
替代之策
然而,禁止船上使用塑料可能會促使某些新措施的出現,以期找到船上塑料的替代方案。
Mouawad先生說,例如在挪威,幾乎每個人都對塑料進行分類,回收利用率最高約為97%,這意味著剩余的3%,即數千噸塑料最終將作為污染物被排進海洋。他解釋道:“這同樣適用于塑料回收率可能更低的船舶。在我們看來,在指導和落實嚴格的垃圾分類規則的同時,船東應該考慮用其他更為可持續的原料替代塑料。例如,船東應該用過濾系統等替代品來替代塑料水瓶,而不是僅回收它們,進而最終在船上杜絕使用塑料瓶。
Silva博士談到了一些挑戰,包括替代一次性塑料的初始成本,如改良飲水機或過濾器及改進凈化系統,以及取決于市場數據的價格成本,畢竟,傳統的石油基塑料制品比生物塑料制品便宜得多。
他還指出了這方面的一些衛生健康問題,比如每次使用后、尤其被多人使用后需要適當清潔的非一次性物品時,他說:“如果管理層決定在船上飲水機旁留一個陶瓷杯供使用,清潔不足可能會導致感染或疾病的快速傳播。此外,在一些地方,船舶用品供應商獲取某些塑料替代品為時尚早。”
增強船員信心
另一方面,船上的飲用水質量也是一個問題,根據BIMCO的調查,船員接受度引發的挑戰尤為凸顯。Mackenzie博士說,對于許多船員來說,與傳統上被認為水質差且過度使用化學物質導致水有異味的飲用水系統相比,瓶裝水更受推崇。此外,飲水安全問題也令人擔憂,特別是對于那些來自從不飲用自來水的國家的船員來說。
然而,Mackenzie博士表示,除了通過在船上張貼海報、展示測試結果、播放視頻等以提高普遍認知外,還可以通過建立質檢體系、添加礦物質、制定檢測制度等方式來使船員安心。“我們還看到船東提出了更多新穎的方法,例如提供名牌的可重復裝水瓶、盲品,以及與對此有所顧慮的國家內的醫療專家互動,確保公司領導將上船并使用船上飲用水系統。事實上,我們正在進行多項努力來增強船員的信心。”
為提升此事的關注度,BIMCO于去年11月發起了一項活動,旨在提高公眾認知,以及聲援船上杜絕一次性塑料瓶。BIMCO與Ocean Bottle合作開發了聯名可重復使用的瓶子,象征著航運業所需的變革。
改進船員培訓
Silva博士說,航運企業在這一過程中確實扮演著主要角色,首先是通過他們的網站和其他媒體平臺來提高公眾對其所遵循的塑料垃圾處理政策的認識。“同時,其所有和管理的船舶必須在相關地點張貼宣傳海報,以提高船上船員的意識。在被指派上船前,船員應接受海洋塑料垃圾等有關保護海洋環境方面的適當培訓。
因此,提高人們對海洋塑料垃圾的認識開始成為許多公司的關注焦點并成為其營銷戰略的一部分,Mouawad先生表示,具體落實包括建立其公司自己的環境保護專員崗位,在采購流程中提高意識,讓船員在日常生活中輕松選擇一種優質替代品,從而減少船舶的環境足跡,減少環境污染。
未來之舉
塑料污染對海洋環境有著重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是一個真正需要通力合作的領域。這就是BIMCO正在制定“塑料禁止指南”以幫助整個航運業貫徹落實的原因。
然而,禁止塑料的這根鏈條仍然存在一些缺口。Silva博士說,由于商業壓力和成本,不可能完全消除船上一次性塑料的使用。然而,官方可以通過船舶經營過程中的各種規章制度持續施加壓力來規制污染的原因,但只有少數經營人可能會在保護環境的強制性規定之外采取更積極主動的行動。
“除了極少數知名企業外,大多數企業主要受利潤驅動,而對減少污染的興趣微乎其微。在我看來,我們應該解決這一問題,而不是浪費更多時間通過監管部門立即采取行動并取得更好的結果。”
同樣,由于缺乏合適且廉價的替代品,Mouawad先生預計航運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完全停止使用塑料,除非監管部門采取行動。他說:“我們預計未來將會出臺禁止在船上使用各種塑料的法規,類似于目前在印度和科威特等國實施的法規。當上升到IMO層面時,我們預計船東將采取更積極的行動。”
預防之策
Barabadze女士表示,IMO關于《解決船舶海洋塑料垃圾戰略》旨在進一步了解船舶對海洋塑料垃圾減少的貢獻,改善當前預防策略下執行的監管框架,提高公眾意識、指導和改善船員培訓,以及減少航運和漁業中的海洋塑料垃圾排放。
為幫助航運業更好地了解船舶海洋塑料垃圾有關的監管框架,IMO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支持各國落實IMO的措施。在此,Barabadze女士強調了IMO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合作實施的GloLitter伙伴關系項目,該項目由挪威政府通過挪威發展合作署提供初始資金,并與BIMCO成為戰略合作伙伴,以支持全球為減少航運中塑料足跡所作的努力。
GloLitter項目
“該項目旨在幫助航運業和漁業部門實現未來的低塑料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該項目將協助發展中國家采取最佳措施來預防、減少和控制航運業和漁業的海洋塑料垃圾, 包括牽頭伙伴國和伙伴國在內的30個國家正在GloLitter項目中開展合作。在該項目的支持下,各國制定了處理海洋垃圾的國家行動計劃。區域特別工作組召開會議,在本區域內將各國聚集在一起來商討最佳措施。通過鼓勵國家、行業和戰略合作伙伴的深度參與,GloLitter項目力求做出舉足輕重的改變。”
但是船上會停止使用塑料嗎?
IMO在《解決船舶海洋塑料垃圾戰略》中提出了“加強國際框架建構和遵守IMO相關規定,力求至2025年實現船舶零塑料垃圾排放”的愿景。Barabadze女士總結道:“只要人人獻出一份力,行業間、國家間精誠合作,實現這一目標指日可待。”

為你推薦
最新集裝箱港口排名出爐!前十中國獨占六席!

日前,根據Alphaliner全球前30大集裝箱港口最新數據,上海港領先最接近的競爭對手1000萬TEU。
在過去的14年里,上海港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港口,2023年吞吐量超過4910萬TEU繼續領跑,新加坡和寧波舟山港緊隨其后。...
2024-04-22 16:59:25
船舶海工行業5項入選!首批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發布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正式發布《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第一批)》(簡稱清單),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應用和推廣...
2024-04-22 13:57:49
WSC正面“硬剛”美國FMC!

航運界網消息,世界航運理事會(WSC)4月18日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責令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糾正將于5月底生效的關于“滯期費和滯箱費”(Demurrage and Detention,簡稱D&D)最終規則中的內部沖突。...
2024-04-21 20:37:03
上海臨港新片區與智利瓦爾帕萊索港簽約

近日,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與智利瓦爾帕萊索港有限公司在瓦爾帕萊索市(Valparaíso)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圍繞“一帶一路”倡議,深化在大宗礦產資源、特色農產品貿易等領域合作,開發和實施數字航運解決方案...
2024-04-19 17:46:27
中國造船唱主角!歐洲首個甲醇箱船支線網絡即將投入運營

新加坡支線班輪公司X-Press Feeders與6座歐洲港口(安特衛普-布魯日港、塔林港、赫爾辛基港、哈米納科特卡港、里加港和萊佩達港)上月簽署綠色航運走廊諒解備忘錄...
2024-04-18 20:15:01
中國造船業“破壞公平競爭”?美國發起301調查

據商務部消息,美國時間4月17日,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發起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2024-04-18 09:51:32
中東局勢升級,航運業系緊安全帶

航運業高管在Capital Link論壇表示,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風險和最近的MSC船只被扣押事件已經造成緊張氣氛
迄今為止,地緣政治沖突有助于帶來航運收入。但是,可能的局面失控以及美中關系的進一步脫鉤,也許會改變這種局面...
2024-04-17 19:10:49
船廠期盼已久!三部門發文深化制造業金融服務

4月1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發布《關于深化制造業金融服務 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通知》(簡稱通知)。...
2024-04-17 16:56:58
俄烏黑海航運協議進展:一度接近達成但烏克蘭最終選擇退出

據媒體援引消息人士報道,黑海糧食協議中斷逾9個月之際,俄羅斯和烏克蘭此前就新的黑海航運協議進行了兩個月的談判,并且已經擬定了一份文本,但烏克蘭在最后一刻選擇了退出。...
2024-04-16 20: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