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用生物LNG:棕櫚廢料變身負碳排放燃料
2025-08-22 21:11:06
來源:中國遠洋海運e刑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今年年初,Ansuman與海峽生物液化天然氣公司創始人兼董事何一勇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聚焦生物LNG這一前沿議題。會談中,Ansuman深入了解了該公司如何利用東南亞豐富的棕櫚油廢料,生產出負碳液態生物甲烷。雙方還探討了將這一新型燃料推向市場所面臨的運營與商業挑戰,及其在助力全球船隊達成IMO嚴苛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中的戰略價值。
在全球脫碳浪潮下,航運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在生物燃料、電子燃料、甲醇與氨等眾多備選方案中,液態生物甲烷(LBM),亦稱生物LNG,憑借其即用性與現有液化天然氣基礎設施的高度兼容性脫穎而出。
海峽生物液化天然氣公司是該領域的東南亞先行者。公司創立的初衷,在于填補區域能源價值鏈的關鍵缺口。其核心業務是將棕櫚油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液體與固體廢棄物如棕櫚油加工廢水、空果串乃至油棕樹干,轉化為負碳排放的船用燃料。東南亞此類原料儲量豐富,但其中大部分被露天棄置,導致大量甲烷直接逸入大氣。與此同時,以LNG為燃料的船隊正尋求更環保的替代能源,而在這兩大機遇之間,此前缺乏有效的連接。
何一勇認為,LNG無疑是當下最佳的碳氫化合物載體。東南亞及西馬來西亞擁有巨量的棕櫚廢料可用于生產沼氣,同時市場對LNG的海運需求旺盛。液化和海上終端基礎設施,正是其中缺失的關鍵一環。
該公司的商業模式簡潔而富有變革性。公司從沼氣或壓縮生物甲烷生產商處采購原料,經提純至99%以上的甲烷純度后進行液化,最終出口用于發電或作為船舶燃料。與化石LNG截然不同,生物LNG與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毫無關聯。它完全源自廢棄物,且與生物柴油不同,不會與糧食作物爭奪資源。
甲烷泄漏
何一勇迅速將討論引向甲烷爭議中一個常被忽視的維度:船舶發動機的甲烷泄漏問題。此環節至關重要,因其對海上運輸的整體環境有著決定性影響。通過聚焦這一關鍵變量,何一勇強調了在海事領域采取系統性策略以削減甲烷排放的緊迫性。
2024年,LNG動力商船的燃料消耗量約為260萬噸。若以2%的平均甲烷泄漏率計算,年泄漏量高達5.2萬噸。然而,僅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未被妥善處理的棕櫚油加工廢水池每年釋放的甲烷便超過200萬噸。若能將這部分廢棄資源收集并轉化為生物LNG,其帶來的效益將遠超單純優化船舶發動機,提升幅度可達一個數量級。
生物LNG采購與加工面臨的挑戰
生物LNG的采購與加工,面臨著與化石LNG截然不同的挑戰。天然氣田可提供穩定可控的氣源,而沼氣作為一種廢棄物,其原料所有權與品質往往存在差異。
何一勇指出,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原料所有者多為小農戶,合作難度較大。幸運的是,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加工業已高度企業化,以長期合作為基礎,原料所有者與沼氣開發商的利益高度一致。這與在發展中國家管理其他原料相比,減輕了管理負擔。
目前,該公司的客戶群主要包括尋求綠色能源的發電廠,以及愿為低碳燃料支付適度溢價的航運公司。在MEPC 83會議的背景下,這一溢價預計將水漲船高。生物LNG堪稱航運脫碳領域“唾手可得的果實”,其規模化應用條件已然成熟。歐洲年產量已達百萬噸級,而東南亞憑借其成本優勢,潛在產量更高達300萬噸。
其他替代燃料:更嚴峻的挑戰
相比之下,其他替代燃料路徑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例如,生物甲醇成本高昂,而綠色氨則在安全性、成本與規模化方面存在多重瓶頸。電子甲醇與電子LNG對可再生能源的巨量需求及其復雜的物流難題,以及液化綠色氫氣極高的蒸發率和較低的能量密度,都使其在短期內難以成為主流方案。
為確保碳核算的公信力,海峽生物液化天然氣公司將聘請必維國際檢驗集團等獨立審計機構,對其從廢棄物源頭到液化的全供應鏈進行認證。公司的增長計劃聚焦于產能擴張,目前其市場需求已遠超供給能力。
在價格層面,相較于其他綠色燃料,生物LNG仍具競爭力。預計其價格約為傳統LNG的2.5倍,但遠低于生物甲醇。公司傾向于簽訂十年乃至更長的長期合約,保障生產商與采購方雙方的利益穩定。
在實際操作中,生物LNG可作為化石LNG的直接替代燃料。這意味著現有LNG動力船舶無需任何硬件改裝即可使用,從而確保了運營的平穩過渡,同時不犧牲效率與性能。何一勇指出,零改裝的特性,使生物LNG成為那些希望在不進行資本密集型改造的前提下實現脫碳目標的船東的理想之選。
全球航運的能源動脈
公司的加注策略高度聚焦于馬六甲海峽與新加坡海峽這一全球最繁忙的航運能源走廊。為規避巨大的蒸發損耗及燃燒排放所帶來的環境成本,海上船對船加注模式被審慎規避。
海峽生物液化天然氣公司的發展勢頭正引發業界高度關注,并已獲得航運及LNG領域巨頭的戰略支持。其未來的規模化增長,離不開整個產業鏈的協同參與。
通向IMO脫碳目標的務實路徑
從跨行業視角審視,生物LNG集規模可擴展性、運營就緒度與顯著減排潛力于一身,具備罕見的綜合優勢。對于船東而言,它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既能助其達成IMO 2030與2050年的脫碳目標,又可避免因采用全新燃料系統而引發的運營中斷。
何一勇表示,技術與市場條件已然成熟,我們必須抓住這趟機遇的列車。在航運脫碳的競賽中,這趟列車已然啟程,而生物LNG正是最快速、最務實的上車選項之一。

為你推薦
數字化賦能船員,而非取代

專注于為海事及其他重資產行業提供AI驅動的一線智能解決方案供應商Kaiko Systems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Fabian Fussek近日警示,航運業對傳統紙質合規流程的依賴,不僅徒增船員負擔,更侵蝕了航行安全。...
2025-08-21 09:25:02
瑞典哥德堡港新增AE4\NE5亞歐直航服務

在全球貿易格局深度調整與北歐物流網絡持續升級的背景下,作為瑞典關鍵貿易門戶,哥德堡港坐落于瑞典西南沿海約塔河口,是瑞典通向大西洋的便捷通道,年處理瑞典近30%對外貿易,年貨物吞吐量達 3900 萬噸,憑借廣泛航線覆蓋、完善服務體系及創新物流生態,已成為連接亞歐市場...
2025-08-20 16:13:09
外媒:多艘LNG船正從被制裁俄羅斯工廠奔赴亞洲

據彭博社消息,近期,數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正從美國制裁的俄羅斯 Arctic LNG 2 工廠啟程前往亞洲。...
2025-08-19 20:46:09
印度大手筆擴容海事基金加快修造船、港口及船隊發展

據外媒消息,印度政府正計劃將擬議中的海事發展基金(Maritime Development Fund, MDF)規模擴大至7000億盧比(約合80億美元),是今年2月預算案中公布額度的2 8倍...
2025-08-17 20:58:56
美國反對IMO“凈零排放框架”,威脅對支持國進行報復!

當地時間周二,美國國務院、商務部、能源部及交通部聯合聲明稱,美方已明確拒絕國際海事組織(IMO)提出的“凈零排放框架”方案,并警告將對支持該方案的國家采取報復性措施。...
2025-08-13 21:22:57
土耳其達達尼爾海峽航道重新開放

據央視新聞報道,土耳其海岸安全總局網站9日發布消息說,因土耳其西北部恰納卡萊省的野火得到完全控制,一度關閉的國際航運要道達達尼爾海峽9日凌晨開始恢復運行。...
2025-08-11 21:01:14
最新預測:2025年美國進口量將減少140萬TEU

受新關稅政策沖擊,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RF)8月8日發布最新進口展望,預計2025年美國進口量將較去年減少5 6%,相當于減少約140萬TEU。...
2025-08-09 19:24:48
沙特擬新建一座綜合海上燃料補給中心

航運界網消息,沙特港口管理局(Mawani)已與沙特國家石油石化儲罐管道公司(Petrotank)簽訂了一份土地租賃協議,計劃在延布的法赫德國王工業港建設一座綜合海上燃料補給中心。...
2025-08-09 19:17:48
干散貨航運業環保再上新臺階:兩大組織攜手合作

航運界網消息,全球海事脫碳中心(GCMD)與國際干散貨船東協會(INTERCARGO)簽署了為期兩年的合作協議,旨在加快干散貨航運領域的脫碳步伐。...
2025-08-09 19: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