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發展養殖工船產業 打造深遠海養殖全產業鏈條
近日發布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設現代海洋牧場,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工船等深海遠海養殖”。這是“養殖工船”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而青島全力打造的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已經率先做出了積極嘗試。
近年來,青島努力踐行大食物觀,大力發展養殖工船產業。“國信1號”的成功運營,推動了我國養殖區域由近岸邁向深遠海,開辟了我國高品質水產蛋白的供給新空間。未來,青島還將逐步建造多船型綜合船隊,繼續引領海水養殖業變革,將養殖工船產業打造成“國家名片”。
今年推動至少6艘養殖工船建設,同步啟動30萬噸級超大型養殖工船研發設計
“我國是名副其實的漁業大國,但目前還有很多現實問題需要突破,比如陸地、近海養殖面積減少,捕撈量整體下降等。在不斷調研中,我們認為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是深遠海養殖,并且看好了養殖工船的發展潛力。”回顧參與養殖工船建設的初衷,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信集團”)副總經理董韶光說。
在國信集團十余年對海洋產業探索、籌劃的基礎上,歷經18個月產學研創新攻堅、突破十余項關鍵核心技術,“國信1號”養殖工船于2022年5月在青島建成運營,實現了我國深遠海大型養殖工船零的突破。“‘國信1號’一方面可發揮船舶游弋屬性,移動躲避臺風赤潮等惡劣氣候,選擇最佳海域、最宜海況進行養殖;另一方面可發揮封閉艙養的可控性,有效確保工業化、智能化養殖手段建立和升級,從而可將廣袤的深遠海變成優質蛋白供應的藍色糧倉。”談及深遠海養殖工船的養殖優勢,董韶光表示。
2022年9月,“國信1號”養殖工船首批大黃魚起捕上市,標志著首次完成深遠海工船養殖的技術路徑驗證。交付運營以來,“國信1號”已累計航行5200余海里,完成400余萬尾大黃魚入艙,實現“魚苗上船、生長養殖、品質調控、疫病防控、起捕加工、包裝運輸、訂單管理、多品類銷售”全周期流程驗證。
眼下,國信集團正在推動后續養殖工船的迭代建造工作。據介紹,2023年,國信集團將推動至少6艘養殖工船的建設,已同步啟動30萬噸級超大型養殖工船研發設計工作,相較“國信1號”將是質的提升。未來5年,國信集團將陸續投資建造50艘養殖工船,形成12支總噸位突破1000萬噸、年產海水魚40萬噸、年產值500億元的深遠海養殖船隊。
“圍繞養殖工船上下游產業補鏈延鏈強鏈、船舶設計建造、漁業養殖信息化建設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青島已爭取農業、科技等各級補助資金 9200萬元,推動深遠海養殖工船產業真正實現走得深、走得遠。”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海洋漁業處副處長王亞楠表示,目前,青島已出臺《青島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15條政策》,進一步支持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裝備建造。未來,青島還將出臺青島市深遠海養殖領域指導性文件,繼續支持國信集團養殖工船產業迭代升級,將養殖工船產業打造成“國家名片”。
打造從苗種供應到養殖、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條,奠定規模化發展基礎
養殖工船產業并不僅僅只有一條“船”。近年來,國信集團通過科學布局,已經打造形成了大黃魚從苗種供應到養殖、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條。
“在苗種方面,為減少源頭病害,保障魚苗質量,目前我們已經掌握了從苗種繁育、魚種培育、成品養殖及品質調控的全流程養殖經驗及技術,率先實現岱衢族大黃魚新品種‘東海1號’規模化育苗并保有大量親魚,建有福建閭峽、小雷江,浙江大陳島、朱家尖、嵊泗,廣東惠東等多個養殖基地,擁有各類網箱500余口,初步打造完成從陸地到近海再到深遠海的深海野游大黃魚接力養殖模式。”董韶光說。
“國信1號”養殖工船為何選擇首先養殖大黃魚?董韶光介紹,這是針對種質資源、市場接受度、價格等10余項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此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大黃魚是最難養殖的海水魚品種之一,“所以我們決定先從最難的開始突破,來驗證養殖工船的可行性。解決這個問題后,再養殖其他魚類,我們都有信心和把握。隨著國信集團養殖工船系列化建設,未來養殖的魚類品種將越來越多。”
在苗種、加工等環節,國信集團收購并改造運營了國內技術領先、產量最大的陸基三文魚養殖基地,目前已建立涵蓋魚卵孵化、育苗、馴化、養成、加工、銷售等內容的完整技術體系和產業鏈條,并持續進行技術優化和工藝提升,主要開展大西洋鮭和大菱鲆的標準化養殖。養殖基地項目建設規模約154畝,獲評“山東省健康養殖示范場”。
在飼料等環節,國信集團已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嶗山實驗室等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設立千萬元級的科技成果獎勵基金,努力發展成為承接山東海洋產業發展、引領海水養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已擁有青島市深遠海綠色高效養殖技術創新中心、深藍漁業創新研究院、海水魚營養與飼料聯合研究中心等5個研發創新平臺,持續在深遠海綠色養殖技術、營養與飼料等領域創新發展。
整體來看,國信集團圍繞養殖工船產業,通過收購浙江臺州大陳島股份公司和東方海洋陸基循環水養殖業務,控股上市公司百洋股份,拓展布局了苗種選育、養殖、飼料、病害防控、加工、貿易、物流等上下游全產業鏈條,基本形成養殖工船產業鏈主企業雛形,奠定了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堅實基礎。
國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輝表示,中國前五次海水養殖浪潮都發端于青島,國信集團希望在青島這塊海洋高地上,以“耕海牧漁,工船引領”的實干精神,打造又一個隆起的高峰,擔當起新一輪海洋經濟發展關鍵引領者、國家藍色糧倉建設重要參與者的重任,讓養殖工船成為中國的一張新名片,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為你推薦
造船業是重點!廣東省將迎來一批船舶更新訂單

近日,《廣東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發布。《方案》提出,聚焦船舶等重點行業,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重點方向,實施工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提質增效行動...
2024-04-18 16:59:37
到2027年新增30艘!浙江省推動新能源船舶建設

4月9日,《浙江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舉措》(簡稱若干舉措)正式發布。若干舉措旨在貫徹落實此前國務院發布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進一步釋放浙江省投資和消費潛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4-04-10 10:55:24
17艘!頭號造船大省又有一批訂單

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發布《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旨在充分發揮江蘇海江河湖聯動的特色優勢為基礎,致力于推動水運聯網、補網、強鏈,構建現代化水運體系...
2024-04-09 14:25:35
10部門發文!造船業重要導向

日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0部門正式發布《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簡稱目錄)。目錄在2019年版本的基礎上,結合綠色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對內容進行了修訂,旨在培育壯大綠色發展新動能,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2024-03-18 17:42:48
手持訂單上千艘 !江蘇船企勞務工100%返崗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年底,江蘇船企手持訂單達943艘、6552 9萬載重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5 8%。充足的訂單在滿足江蘇骨干船企未來數年生產需求的同時,也對這些船企確保高質量交船提出了巨大挑戰。...
2024-03-15 15:31:14
央視經濟信息聯播:造船產業新風向

春節過后,船企“起步即沖刺”,接新單、抓生產、交新船……在此背景下,船企的生產現場發生了哪些變化?哪些船型更受市場歡迎?...
2024-03-08 09:25:48
495艘!頭號造船大省拿下全球近1/3訂單

2月19日,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新建13000TEU大型集裝箱船“新時代聚力3”號安全出江試航。該船是農歷新年長江江蘇段首艘出江試航的大型船舶,預示著頭號造船大省開啟了“龍騰四海”的新征程。...
2024-02-21 19: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