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元素分析仪-残余应力检测-利曼百科

海洋衛士壓載水

中遠系“五艦”齊發!航運國家隊半年報里的轉型與突圍

2025-09-09 06:18:21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日,中遠系五大上市公司陸續發布2025年半年報,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這五家航運“國家隊”以差異化戰略和協同效應夯實全球競爭力

2025年上半年,在地緣政治、貿易壁壘和綠色轉型的多重影響下,全球航運市場呈現出復雜多變的格局。中遠系五大A股上市公司——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1919.SH,中遠海控)、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600026.SH,中遠海能)、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600428.SH,中遠海特)、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601866.SH,中遠海發)和中遠海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401.SZ,中遠海科)——在這場變革中交出各具特色的成績單。從集裝箱運輸到特種船運營,從能源運輸到集裝箱制造租賃,再到聚焦新質生產力,這家航運國家隊正通過差異化定位和協同發展構建起難以復制的綜合競爭力。

五家業績:增長分化,戰略各異

2025 年上半年,中遠系五家A股上市公司先后發布半年報(見表1)。

作為全球運力排名第四的中遠海控憑借集裝箱航運與碼頭“雙引擎”,通過業績證明規模優勢:營業收入1090.99億元,歸母凈利潤175.36億元,同比增幅3.95%,利潤體量遙遙領先。拆解業務結構,集裝箱航運板塊完成提單箱量 1328.09萬TEU,同比增長6.59%,對應收入1048.03 億元,增幅7.49%;碼頭板塊吞吐量7429.6 萬TEU,同比增長6.35%,其中控股碼頭貢獻1648.2萬 TEU,參股碼頭貢獻5781.4萬TEU,股權紐帶把全球關鍵節點串進同一生態。

從區域維度切入,今年上半年中遠海控在集裝箱航運業務上的收入版圖呈現出“美洲領漲,歐洲負增長”的鮮明特征:美洲地區貢獻收入 286.95億元,增幅2.62%,顯示高基數下的需求趨緩;亞太地區緊隨其后,但增速迅猛,達到13.61%,成為拉動總收入增長的重要引擎;歐洲地區則出現2.08% 的負增長,成為唯一收縮的主要區域(見表2)。

順著區域脈絡落到貨運量,可以看出“量增價穩”是貫穿各航區的主旋律。中遠海控全集團上半年完成貨運量1328.09萬TEU,同比增長6.59%。聚焦旗下中遠海運集運,其上半年完成935.46萬 TEU,同比增長6.51%,與集團整體節奏保持同步。

貨運量的擴張并未稀釋航線收益。中遠海控航線收入合計966.09 億元,同比增長 6.88%。其中,亞洲區內航線收入為265.51 億元,增幅13.82%,收入僅次于跨太平洋航線,增幅僅次于其他國際航線,綜合來看是貢獻增量最大的單一航線;亞歐航線受區域需求疲軟拖累,下滑 3.93%(見表3)。

然而,仔細看收益指標,貨量與收入的高增未能同步轉化為利潤。中遠海控集裝箱航運的息稅前利潤率(EBIT margin)由 21.39%降至20.52%,同比減少0.87個百分點;凈利潤169.38億元,增幅3.72%,利潤增速明顯落后于收入增速,增收不增利的警報已經拉響。業內人士認為,2025 年上半年主干航線競爭加劇、成本傳導不暢,集運板塊在“量增價穩”的表象下已實質進入“利潤保衛戰”階段(見表4)。

油輪運輸龍頭中遠海能的半年報更像是一場“壓力測試”:運輸量9448萬噸、運輸周轉量3427億噸海里,分別增長13.07%和18.81%;但主營業務收入 116.14億元同比下滑2.55%,凈利潤18.69億元下降29.16%;油品運輸收入 100.7億元,降幅 5.6%,毛利率由30.4%驟降至19.4%,港口費、租船費、折舊費三項合計同比多增16.4 億元,成為推升成本的三大主要因素,蠶食大部分利潤;唯一亮色的LNG運輸收入12.44億元,同比增長 29.8%,毛利率仍維持49.6%,成為對沖傳統油品盈利下滑的支點。

中遠海特今年上半年表現亮眼:營業收入107.75 億元,同比增長44.05%;凈利潤8.25 億元,同比增長13.08%。在行業層面,航運板塊仍是中遠海特的主戰場,實現營業收入101.49 億元,同比上漲48.26%,毛利率提升2.65個百分點至20.22%。公司量價齊升的節奏明顯:一方面,出口與第三國航線需求旺盛,出口運輸收入57.16 億元,同比增長 57.22%。第三國運輸收入19.7億元,同比上漲50.28%。中遠海特表示,公司正形成以中國為總部,以日本、韓國、東南亞、歐洲、南美、非洲和西亞等為輻射區域的國際經營服務網絡。另一方面,公司主力船型期租水平普遍抬升,半潛船期租水平達到4.01萬美元/天,同比大漲 38.69%;汽車船更成為拉升業績的強大引擎,期租水平達到5.3萬美元/天,收入同比大漲439.87%至18.54億元,毛利率穩定在 33.51%(見表5)。綜合來看,中遠海特航運主業以20.22%的高毛利率,驗證以“高附加值船+全球化航線”抵御單一市場暴動的戰略成效。

中遠海發以集裝箱制造、集裝箱租賃、航運租賃為核心業務,以投資管理為支撐的一體化發展,今年上半年,其把“制造做加法、租賃做減法”寫進半年報:營業收入達122.58億元,同比增長4.23%;凈利潤達9.7億元,同比增長8.36%。集裝箱制造量價共振,集裝箱銷售量為84.57萬TEU,收入109.63億元,同比增長12.07%,集裝箱制造業務營業成本101.39億元,增幅10.06%;集裝箱租賃收入26億元,同比微增1.16%;航運租賃板塊則出現明顯分化,由于融資租賃船隊規模同比減少,導致期內航運租賃收入滑落至10.47億元,同比下降10.87%。不過,船隊收縮也同步壓減了折舊和利息支出,該板塊成本同比下降17.58%,部分抵消了收入下滑對盈利的沖擊。

作為中國數字航運賽道的龍頭企業,中遠海科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冰火兩重天”的成績單:營業收入7.89億元,同比下滑9.97%;凈利潤9800萬元,大幅下滑91.21%。唯一亮點來自數字航運與供應鏈板塊,收入4.14 億元,同比增長8.81%,占總營收的52.55%,華東、華南合計貢獻逾七成收入;數字城市與交通板塊收入下滑23.62%,毛利率僅 5.33%,成為整體盈利被壓縮的主因。

綜合來看,中遠海控以規模穩住盈利,卻不得不直面成本侵蝕;中遠海能在周期低谷中負重前行,LNG成為唯一緩沖;中遠海特憑借高附加值船型在全球航線中跑出加速度;中遠海發用“加減法”守住盈利韌性;中遠海科在數字與供應鏈板塊找到“壓艙石”。

數字物流:科技重塑航運傳統基因

傳統航運巨輪正駛入數字時代,中遠系五家上市公司以同一張“數智藍圖”為坐標,卻用各自不同的技術路徑和業務場景,把“航運基因”重塑為“數據基因”,聚焦服務國家戰略,投入大量研發資金打造新質生產力。本刊通過5家上市公司于今年3月陸續發布的《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發現,除中遠海控未明確披露科技研發金額外,其余4家均有發布。其中,中遠海發投資金額最多,達2.43億元;但中遠海科投資金額占主營業務收入占比最高,達5.63%(見表6)。

具體看5家的數智化轉型發展,各有重點。中遠海控以“集裝箱航運+港口+相關物流”一體化智能供應鏈為主線,持續迭代“隨心配”“全球易”“海鐵通”等全鏈數字化產品矩陣,依托人工智能打造“一站式客戶入口”,全面推進資源中臺與供應鏈控制塔建設,實現運營管理效率跨越式提升。根據今年3月發布的《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截至2024年年底,該公司共上線31個WMS(倉儲管理系統)接入倉儲項目、實施FOMS(貨運操作管理系統)拆裝箱系統,完成191個國內外倉儲產品線上展示,轉化實單1842票、20312TEU;關務集成平臺ECP(電子關務平臺)貫通海內外52個國家和地區,鐵路TMS(運輸管理系統)系統在中國實現海鐵聯運與國際班列全覆蓋,海外FMS(貨運管理系統)在部分區域上線;拖車領域超過7000臺車輛接入衛星定位,小陸智能派單占比升至43%,魚快平臺二期算法在九大口岸覆蓋率已達90%。

錢凱港開港后,“錢凱—上海”集裝箱精品服務將秘魯至中國海運時間壓縮至23天,青島港—錢凱港—利馬港“凱旋門·泰鴻”數字化供應鏈組合產品同步推出,海運、拖車、關務全鏈條數字化能力一次成型。

今年上半年,中遠海控的智能運價、智能艙位管理、智能調箱、智能拖車報價等“人工智能+”應用加速落地,在線“極速訂艙”與智能客服平臺全球上線,定制化控制塔方案為客戶提供高韌性全球供應鏈管理服務;拖車產品已覆蓋全球56個國家(地區),海運+拖車、海運+鐵路、海運+關務業務量顯著提升;“新三樣”客戶享受“出海直通車”公鐵海無縫銜接,化工、家電客戶通過海南洋浦DIT(延遲中轉)項目增強終端競爭力。至此,中遠海控以數據貫通、算法驅動、場景重構三條主線,把傳統航運的“港到港”基因重塑為“端到端”數字化供應鏈基因。

承接中遠海控的鏈式創新,中遠海能以“智慧決策、智慧經營、智能船管、智能客服”為數字化轉型綱領,全面應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圍繞船貨安全、效率提升、綠色低碳及產業鏈經營打造能源運輸新生態。2024年7月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AI(人工智能)航行主動安全系統,聚焦能源船隊“航行安全”,集成駕駛臺值班行為識別、航行碰撞風險識別、靠離泊輔助三大核心功能,其中駕駛臺行為識別已在70余艘船舶上線并獲全國首屆“AI+”行業智能算法大賽第一名;船舶智能監控系統、智能船舶能效優化與應用系統、船舶智能管理平臺共同構成“全生命周期數字智能船舶運營平臺”底座。

今年上半年,中遠海能“遠海錦程”數字化供應鏈產品正式發布,數據治理組織機制與制度規范同步建立,船舶、航運、運營領域數據應用質量顯著提升;岸基管理與船舶日常運行數智化程度持續深化,人工智能場景加速與業務融合,為管理決策全面賦能。由此,中遠海能用數字化手段把傳統能源運輸以經驗為主的決策體系升級為“數據+模型”驅動的智慧經營體系,重塑了航運安全與效率的傳統基因。

中遠海特則在缺乏行業對標案例的背景下,把數字化轉型列為“一把手”工程,圍繞特種船運輸的行業特性,以“數智技術+業務場景”深度融合為主線,去年即取得階段性突破。

貨運技術方面,風電設備、工程車輛智能配載產品全新上線,智能配載運輸貨量超1100萬計費噸,投標貨量超800萬計費噸,并以智能配載為核心延伸至智能裝箱、智能綁扎、智能吊裝、VR(虛擬現實)看船,形成貨運技術智能化場景閉環。

航行安全方面,針對新能源車海運風險,滾裝船隊8艘船上線汽車船智能監測系統;智能航線已推廣至95%以上自有船,實現航線規劃、審核、預警、航行報告一體化;基于“安全、成本、能效”三維數據分析提前識別隱患,降低事故概率。

數字控碳方面,國際海事組織(IMO)及歐盟履約要求下的船舶調度規程更新完畢,船端經營報文系統覆蓋150余艘自有及經租船,岸端CII(碳強度指標)、EU ETS(歐盟排放交易體系)、FuelEU(歐盟綠色燃料法規)碳排數據可視看板投入使用;船舶油耗模型與CII優化器結合,輸出兼顧成本與低碳的能源方案;為客戶量身定制的碳排數字化服務同步推出。智能排期產品采用運籌優化算法,兼顧履約、效益、效率與綠色指標,全面提升船隊經營能力。

在區塊鏈電子提單領域,2024年全年簽發66.92萬計費噸,客戶增至17家,成功簽發全球首張運框架箱區塊鏈電子提單,紙漿、汽車行業實現常態化應用。今年上半年,核心單證全程數字化、可視化服務擴大至自有及經租船舶,智能航線2.0系統迭代,智能配載、智慧航線規模化應用。汽車運輸實現“一車一碼一位置”全程追蹤,紅外感溫系統實時預警填補動力電池海運監控空白。中遠海特以自主創新把特種船運輸從“船型+經驗”的傳統基因升級為“技術+標準”的數智基因。

中遠海發作為集團“產融投”核心功能的承載者,2024年圍繞航運產業鏈“造租運”協同,加快集裝箱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進程,并取得一系列成效。其一是WMS管理系統助力倉儲管理降本增效。上海寰宇WMS系統實現數據采集自動化、庫存管理精準化、鋼卷識別數字化,倉儲管理降本增效顯著。其二是應用程序接口(API)開放平臺實現堆場數字化管理。國際化API開放平臺對接16家堆場,2萬箱數據自動傳輸,堆場手工錄入工作量大幅減少。其三是航租數字化平臺實現制裁監測功能升級。航租數字化平臺新增船舶國際制裁自動提醒與客商制裁排查功能,風險防控數智化水平提升。

另據中遠海發2025年半年報披露,集裝箱制造板塊集裝箱管理云平臺功能進一步優化,租賃板塊新箱庫存協同、知識庫問答、自動下單制單等AI場景落地,智能調運模型、退役集裝箱處置平臺分獲中國信息協會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大賽二等獎和三等獎,雙中心容災體系入選“央國企云容災領航者典型案例”;航運租賃板塊船舶數字化運營管理平臺構建財務指標、風險管理等可視化分析體系。中遠海發用數字化手段把傳統產融運營的“資金+資產”邏輯升級為“數據+場景”驅動邏輯,重塑了產業鏈協同的傳統基因。

作為集團直屬數字科技公司,中遠海科近年聚焦“行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兩大戰略路徑,構建大數據、大模型、大平臺三類共性基礎支撐能力,面向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航運運營、航運服務、航保與監管五大領域布局智能航運戰略性新興產業。

智能船舶領域,端側AI船員行為識別感知系統已安裝270余艘船,識別率98%;航行態勢感知系統預警準確率96%;激光輔助靠離泊方案進入調試優化。

智能港口領域,港機自動化控制系統常態化運行,集卡智能導航APP上線并與水平運輸系統對接,堆場全流程自動化貫通;岸端輔助靠離泊整體方案及軟件開發同步推進。

智能航運運營領域,調度寶、港口寶、航安寶、低碳寶、風控寶、應急寶等10余個PC端SaaS(軟件即服務)產品,準時寶、查船查港、臺風氣象、港口日歷等40余個小程序集中發布;氣導項目基于伏羲氣象預報大模型實現臺風路徑、風浪、涌浪預測;航運大模型Hi-Dolphin在集團內多家單位推廣。

航運服務領域,船舶備件訂單交易全流程貫通,燃油采購詢報價、合同、訂單、交付單及智能詢價小程序、供應商智能推薦全面上線。

航保與監管領域,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一體化感知、技術、數據、應用四大底座持續優化;無線寬帶通信技術研發打造沿海重點水域全域航態感知網絡;海事局搜救中心系統(一鍵搜)上線;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智慧海事監管平臺在瓊州海峽、渤海海域、舟山群島等重點水域實現客滾運輸精準監管。

近年,中遠海科還沉淀一系列智能航運創新成果,其自主研發的“船視寶”截至2024年年底PC端用戶超5萬家、移動端用戶超11.7萬家、企業用戶1600家;“航安寶”實現全海域、全天候、全過程風險精準識別與智能預控;“船貨易”平臺與中遠海運散運聯合推出標準化交易、船貨匹配、供應鏈服務等全流程數字化解決方案。

中遠海科還自主建設航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形成35+P可控AI算力,獨創航運廣域高質量數據集,申報的行業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航運)納入國家數據局2025年試點項目名單;航運大模型Hi-Dolphin獲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人工智能賽道一等獎。中遠海科以“大平臺+大模型+大數據”的技術底座,把傳統航運信息化“工具”基因升級為“智能”基因,為集團及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和場景解決方案。

綠色轉型:新能源船隊的戰略布局

IMO凈零排放框架加速落地,IMO最新通過的《防止船舶污染公約》附則VI修正案首次將強制性燃料標準與全球碳定價機制結合,實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以及區域性政策加碼。中遠系的中遠海控、中遠海能、中遠海特旗下船隊正在加速綠色轉型,中遠海發與中遠海科也通過主營業務為航運業綠色轉型助力。

作為擁有全球第四大運力船隊的中遠海控,在新能源船隊戰略布局上已邁出實質性步伐。去年6月,旗下“新亞洲”輪在深圳蛇口港完成中國最大單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作業,一次性注入3850噸B24生物燃料油,實測可減少約20.4%的碳排放。此舉不僅驗證了生物燃料在中國干線集裝箱船上的可行性,也為后續規模化應用奠定了技術與運營基礎。根據中遠海控發布的官方數據,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同比下降17.86%,氮氧化物排放強度下降17.74%,生物燃料年使用量達61314噸,所有新造船均滿足IMO EEDI(船舶能效設計指數)第三階段指標,東方海外新船EEDI較基準值低52%以上。與此同時,中遠海控在脫硫塔、岸電等末端治理領域同步推進,2024年完成45艘船舶脫硫塔改造,累計51艘船安裝脫硫塔,171艘船配備岸電系統,中國控股碼頭集裝箱泊位岸電實現全覆蓋,全年岸電接電5982艘次、用電量9590MWh,以港航協同進一步削減靠港排放。

今年上半年,公司持續擴大低碳燃料船隊規模,截至6月底已累計訂造42艘、78萬TEU運力的甲醇雙燃料動力新船,并同步啟動現有船舶甲醇新能源動力改造項目,形成“新船+改造”雙線并進的格局。今年4月,中國首艘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中遠海運洋浦”輪在洋浦港完成首航并首次實現國產綠色甲醇船船同步加注,標志著中遠海控與上下游伙伴共同打通甲醇燃料從生產、運輸到終端加注的完整鏈條。

承接全球航運市場綠色轉型節奏,中遠海能以全球規模最大的油輪船隊和全球第四大LNG船隊為依托,系統推進多燃料并行的船隊更新計劃。2024年11月,公司下單建造6艘LNG/甲醇雙燃料預留VLCC;2025年2月再簽2艘阿芙拉型、2艘LR2型及2艘巴拿馬型甲醇雙燃料油輪,形成覆蓋原油、成品油及化學品全船型的甲醇動力矩陣。同時,中遠海能與中國船舶集團等機構聯合開展氨動力氨運輸船研發,5萬立方米氨雙燃料氨/LPG運輸船設計方案已獲AIP(原則性認可)證書,并同步推進氨燃料油輪船型設計及安全標準研究,為氨燃料大規模應用提前布局技術規范。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啟動大型油輪翼型風帆示范論證、船舶碳捕集裝置實船研究,為中長期履約IMO凈零排放框架積累技術儲備。

中遠海特則圍繞“三核三鏈”戰略,把新能源裝備運輸需求與船隊綠色升級深度結合。2024年,公司17艘新造汽車船全部采用LNG雙燃料動力,新造紙漿船獲得甲醇雙燃料動力AIP證書。營運船技術改造同步推進,完成155艘次涂層減阻、60艘新造船計劃安裝消渦鰭和節能導管,并對20艘77000噸和22艘84500噸紙漿船預留二氧化碳捕集安裝空間,其中一艘84500噸紙漿船將率先安裝二氧化碳捕集系統,形成“LNG+甲醇+碳捕集”三線并行的技術路線。

在實船應用層面,2025年上半年中遠海特完成中國首艘通過碳中和評價船舶的接入,并在長江水域完成首單保稅“船船”LNG加注,實現“LNG清潔能源+全球最大船載光伏系統+智能岸電”三重綠色技術的實船集成。

針對CII法規,中遠海特建立覆蓋燃油消耗、碳排放、運營碳強度的實時監控體系,已完成全部低評級船舶限功率改造,確保船隊整體合規。FuelEU新規實施后,中遠海特完成2025年支出測算并建立履約賬戶,通過船隊結構優化與低碳技術疊加,確保綠色轉型成本可控。

面對旗下船隊規模擴張與技術升級帶來的融資、裝備和管理需求,中遠海發通過產融協同提供全生命周期綠色解決方案。根據官方數據,中遠海發于2024年年底完成內貿航運業首張溫室氣體減排量證書簽發,以700TEU型電動集裝箱船“中遠海運綠水01”“中遠海運綠水02”替代燃油船運輸貨物,全年累計耗電159萬度,等效減排約5200噸二氧化碳當量,為貨主提供可追溯的運輸端碳足跡管理工具。

融資端,中遠海發同步推進10艘21萬噸級甲醇及氨預留散貨船、4艘瀝青船及1艘LNG船產融結合項目,通過綠色租賃、綠色債券等多元金融工具降低船隊更新融資成本。

數字化平臺層面,航運租賃事業部完成航租數字化業務運營平臺制裁監測功能升級,新增船舶國際制裁自動提醒,確保綠色船隊在全球運營中的合規風險可控;船舶數字化運營管理平臺集成財務指標、風險管理可視化模塊,為新能源船隊資產價值評估與風險對沖提供數據支撐。通過“資金+資產+數據”三輪驅動,中遠海發將傳統船舶租賃業務延伸至新能源船隊全生命周期服務領域。

作為集團數字化與綠色化融合的技術中樞,中遠海科以“低碳寶”平臺為核心,為新能源船隊提供碳足跡管理與能效優化數字底座。該平臺基于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MRV(監控、報告、核實)日報、航次報及氣象等數據,融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算法,實現7萬艘在役主力商船AI能耗排放跟蹤,提供CII評級、FuelEU履約、EUA(歐盟碳排放配額)碳成本測算等工具集,并獲中國船級社與瑞士通用公證行雙重認證。2024年年底,“低碳寶”已形成14項核心功能,支持碳排放、碳強度實時計算與預測,為船公司制定燃料切換、航速優化、技改投資等決策提供量化依據。面向新能源船隊運營場景,公司同步研發船舶能耗數據智能檢驗、燃油管控指標建模、油耗預測與碳排測算模型,通過數字化手段將IMO、歐盟最新法規轉化為可執行的船端操作指令,助力中遠系船隊在全球碳約束環境下保持合規優勢。此外,中遠海科依托航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與航運大模型Hi-Dolphin,持續迭代碳排放預測算法精度,為中遠系新能源船隊布局提供前瞻性技術評估與路徑優化支持,形成覆蓋“燃料選擇—船隊規劃—運營監控—合規履約”全鏈條的數字化綠色管理能力。

綜合來看,中遠系五家上市公司以數據貫通、算法驅動、場景重構為主線,將傳統航運的“港到港”基因升級為“端到端”數字化供應鏈基因,并以多燃料船隊、綠色甲醇、氨動力、碳捕集等技術路線為抓手,在全球碳約束環境下構建起可驗證、可復制、可持續的綠色航運體系。隨著IMO凈零框架落地和區域碳定價機制趨嚴,通過差異化定位與內部協同,中遠系已形成覆蓋運營、融資、監管、技術的全鏈條解決方案,既鞏固了全球運力規模優勢,也為中國航運業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提供了實踐樣本。

為你推薦

ONE:今年中國至東南亞、西亞航線貨量增長強勁

ONE:今年中國至東南亞、西亞航線貨量增長強勁

ONE首席執行官Jeremy Nixon表示,今年中國至東南亞、西亞航線的貨量增長強勁,中國與拉丁美洲的貿易量增幅也超過20%。...
2025-09-07 20:28:28

船王加速“清倉”現役散貨船

船王加速“清倉”現役散貨船

據市場消息,挪威船王John Fredriksen旗下私人航運公司Seatankers Management(以下簡稱“Seatankers”)正加速清理旗下剩余的散貨船。...
2025-09-07 20:16:25

鋼鐵巨頭重返航運業?HMM新買家浮出水面!

鋼鐵巨頭重返航運業?HMM新買家浮出水面!

關于韓國最大航運公司韓新海運(HMM)的歸屬問題,市場再度掀起猜測。自上一輪出售計劃在一年半前流產以來,誰將最終掌握這家承載韓國國家航運戰略意義的企業,始終備受關注。...
2025-09-05 21:03:49

招商局集團與中國石化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招商局集團與中國石化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9月4日,招商局集團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化)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繆建民與中國石化董事長侯啟軍進行會談并見證簽約...
2025-09-05 19:27:33

華光海運與NatPower Marine成立合資公司

華光海運與NatPower Marine成立合資公司

2025年9月4日,為加速推動航運業脫碳進程,香港綜合航運公司華光海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光海運”)與全球清潔能源基礎設施開發商 NatPower Marine宣布成立合資公司,致力于在亞洲地區建設并運營岸上供電網絡,助力亞洲主要港口實現可持續發展轉型。...
2025-09-04 21:29:37

“中遠海運+小米”最新跨界合作落地巴拿馬

“中遠海運+小米”最新跨界合作落地巴拿馬

近日,中遠海運與小米在巴拿馬PANAPARK自貿區的手機倉項目正式啟動。在雙方的共同見證下,首批小米手機順利入庫上架,標志著雙方在美洲區域的合作邁入嶄新階段。...
2025-09-04 20:31:03

涉及近300艘船!航運業重大并購正在醞釀

涉及近300艘船!航運業重大并購正在醞釀

成品油輪市場一場足以改變行業格局的重大并購交易正在醞釀。...
2025-09-04 20:19:50

中國海工與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中國海工與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8月29日上午,中國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海工)與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海工副總經理韓忍之、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閆俊武代表雙方簽約。...
2025-09-03 20:48:06

寧波海運虧損進一步擴大,掣肘何在?

寧波海運虧損進一步擴大,掣肘何在?

根據2025年半年報,寧波海運營收同比增長11 33%,虧損卻進一步擴大,這家船東正面臨多重夾擊 。...
2025-09-02 20:54:06

分析師:NAT再次跑輸市場

分析師:NAT再次跑輸市場

航運界網消息,紐交所上市的油輪公司Nordic American Tankers(以下簡稱“NAT”或該公司)8月29日發布2025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
2025-08-31 20:39:59

揚子江船業集團宣傳樣本(中文)
揚子江船業集團宣傳樣本(英文)
漢盛海裝HANSUN-PURESTREAM壓載水系統-C&E手冊
漢盛海裝企業樣本
中船動力鎮江有限公司樣本
BSKY壓載水管理系統 無錫藍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大晃機械(青島)有限公司 全系列船用泵
脫硫脫硝用噴嘴噴槍選型手冊-霧的池內
代斯米泵業技術(蘇州)有限公司中文樣本 DESMI CompactClean壓載水管理系統
Sperre斯貝利壓縮機樣本
中船動力有限公司 柴油機 發動機 發電機組 脫硫
匯舸集團-煙氣洗滌產品中文樣本
<!–左箭頭–>
<!–右箭頭–>
船配商城
硫排放
壓載水處理系統產品選型
發電機及發電機組產品選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熟妇av乱码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宝贝把腿张开我要添你下边动态图 |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专区 | 成年性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视频 | 国精产品69永久中国有限 | 国产二级一片内射视频插放 | 国产精品露脸国语对白手机视频 | 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男女肉粗暴进来120秒动态图 | 久久国产精品二区99 | 91视频在线网站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 胸大美女又黄的网站 |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本码视频 |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 av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熟妇女性视频电影 | 在线观看老湿视频福利 |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 免费无码成人片 | 日本人强jizz多人高清 | 国产人与禽zoz0性伦多活几年 | 国产uv1区二区三区 国产va精品免费观看 |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性做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人妻无码网站一区 |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做爰片日本 |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 久久免费精品 | 国产精品久久久十八禁 | 成人免费播放 | 91精品国产免费网站 | 亚洲一级黄色 | 精品福利一区 | 欧美成在人线a免费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