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8所:百余項中國第一從這里起航
2024-10-17 20:11:39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船舶工業是國家實施海洋強國和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支撐。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船舶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使我國昂首屹立于世界造船大國之列。而這背后,有一家研究所始終與我國船舶事業同頻共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創造了我國船舶工業史上的百余項第一。這就是被譽為“中國船舶設計的搖籃”的中國船舶集團第七O八研究所。
服務國家戰略 刻在骨子里的“紅色基因”
1950年11月29日,為了發展我國船舶事業,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技術處設計組(七O八所前身)在上海組建,這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船舶研發機構,創始人為我國船舶事業的奠基人辛一心先生。可以說,七O八所從誕生起就始終與我國船舶事業同頻共振,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己任。
七O八所成立之初,正是我國船舶事業“一窮二白”亟待發展的關鍵時期。當時僅有幾張簡陋的辦公桌、十幾名科研人員。艱苦的辦公環境并沒有阻擋科研人員研發一流船舶的腳步。我國首艘現代沿海小港客貨船“民主10”號、被譽為“海上猛虎艇”的“55甲炮艇”、我國第一艘自行設計建造的萬噸級遠洋貨船“東風”號、我國首艘海洋綜合調查船“實踐”號等船舶裝備相繼研發成功,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為后續我國船舶技術的發展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七O八所已發展成為我國海洋裝備領域頂尖的綜合性總體研發機構、我國高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發的中堅力量,擁有雄厚的技術儲備和一流的人才儲備。走進這家神秘而低調的船舶研究所,七十余年來,創新研發一流船舶的腳步從未停歇。在七O八所嶄新的辦公園區內,辛一心先生、許學彥院士、張炳炎院士的銅像熠熠生輝,無言地訴說著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輝煌之路,彰顯著七O八所科研人員為國奉獻的拳拳之心。幾代七O八所科研人員發揚“科學家精神”,篳路藍縷,前赴后繼,推動我國船舶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引領技術進步 創新研發打造“國際一流”
七O八所是新中國民用船舶研發設計事業的開創者,研發了我國大部分民用船舶的首制船,占據了我國十大名船的“半壁江山”;七O八所還是我國主流海洋工程裝備、海工工程船舶、工程作業船舶領域的主力研發單位,在海洋裝備產業鏈研發領域基本實現全覆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實現了我國在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由跟隨者向并跑者的轉變。
從開創我國出口船舶先河、我國第一艘按照國際規范和標準設計建造的大型出口船“長城”號散貨船到全球首艘液化天然氣(LNG)動力23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從我國第一艘多功能大型遠洋綜合調查船“向陽紅10”號到我國第一艘自主設計建造的30萬噸級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海洋石油117”號;從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海洋石油981”號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到“造島神器”“天鯤號”絞吸式挖泥船……一系列劃時代的“大國重器”,均由七O八所研發設計。
此外,近年來,七O八所還研發了一系列“國際一流”的船舶裝備。在集裝箱船研發領域,七O八所形成了覆蓋1000TEU~24000TEU集裝箱船的完整系列產品研發能力,已斬獲訂單500余艘,累計創造訂單金額約600億美元,成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作為我國極地裝備研發的主要力量,七O八所研發設計的我國首艘專業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調查船“極地”號,已成為我國和平利用和保護極地資源的新平臺。包括張炳炎院士、吳剛研究員等在內的科研人員參加了多批次南北極現場考察任務,為提升我國極地裝備工程技術研究水平、研發設計一流極地科考裝備積累了雄厚的技術儲備。面向我國海上風電裝備建設的迫切需求,七O八所率先發力,打造了MAU品牌的風電安裝船/平臺,已形成起重能力從250噸到3000噸、作業能力從近海走向深遠海水域、風電安裝船舶系列化的研發能力,成功研發并交付了三十余型國內領先的風電施工船機。
創造行業價值 實現價值鏈向“高端躍升”
當前,我國船舶工業正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昂首邁進,制造強國戰略提出要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提出要建設智能制造體系,推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國的船舶制造業將加快推進低碳、清潔、高效的綠色船舶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滿足國際船舶排放標準,提升船舶的節能環保性能,降低船舶的運營成本和環境風險。
作為國內領先的船舶總體設計單位和我國高技術船舶技術發展的“策源地”,七O八所緊抓機遇,構建了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持續創造價值,推動我國船舶工業價值鏈向“高端躍升”。目前,七O八所正圍繞“雙碳”戰略目標,積極開展綠色船舶、智能船舶、極地船舶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快綠色智能和數字化轉型,以更高水平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LNG雙燃料、甲醇雙燃料、氨燃料……七O八所推出的采用清潔能源的集裝箱船、散貨船、油化船、氣體船、疏浚裝備等系列高端船型,得到了市場的一致好評。前不久,七O八所“MAS”智能實驗室揭牌。該實驗室聚焦提升智能產品自主研發能力、技術產品融合測試能力以及運營船舶服務能力,目前已初步建立了智能產品研發和測試的基礎設施,成功研發了智能航行系統等多項典型智能產品,未來將努力引領數智航海新時代。
站在歷史新方位,面對全球新格局、中國新時代,七O八所將繼續登高望遠,繼往開來,堅守主業擔當,在服務國家戰略、引領技術進步、創造行業價值中勇擔使命;持續發揮技術優勢,密切跟蹤海洋氫能裝備、氨/甲醇等替代燃料新技術智能船舶,開展裝備技術體系、總體方案、關鍵系統研究,繼續為國內外船東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引領我國船舶工業綠色智能船型技術發展,為打造形成新時代國際競爭新優勢、加快建設海洋強國點燃強大引擎。

為你推薦
武漢長江船舶設計院湘江夜游文旅游覽船項目通過方案設計審查

10月12日,四艘“湘江夜游文旅游覽船”方案設計審查會在武漢召開。岳麓山旅游文化開發有限公司、武漢長江船舶設計院有限公司、中國船級社武漢審圖中心、武漢理工大學等有關單位代表和專家參加會議。...
2024-10-14 19:54:23
武漢長江船舶設計院承接三型四艘新能源游船設計項目

近日,武漢長江船舶設計院有限公司成功承接長沙城發集團旗下岳麓山旅游文化開發有限公司的三型四艘新能源游船設計項目。...
2024-10-11 20:23:44
專為浮式風電場定制!6家企業聯合設計新SOV

英國船東North Star公司已經牽頭組建了一個合作伙伴聯盟,包括MO4、Principle Power、SMST、VARD船廠和Voith集團等企業,將為浮式海上風電場快速開發定制的高性能運營和維護船。...
2024-10-11 08:17:01
船舶設計公司Houlder:減速航行有負面影響

英國船舶設計與工程咨詢公司Houlder日前警告稱,許多船東正在轉向降低航速運營,以減少燃料消耗和排放,但這種策略可能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2024-10-05 08:18:00
天海防務新型綠色智能風電安裝平臺入選“上海設計100+”

9月28日,2023-2024年度“上海設計100+”發布會暨“設計創新型城市”主題論壇在黃浦區半淞園路498號世博創意秀場舉行。天海防務全資子公司上海佳豪船海工程研究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新型綠色智能自航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項目,經過公眾投票、中外專家投票...
2024-09-30 12:10:22
BMT與Strategic Marine聯合推出新型人員轉運船

英國船舶設計公司BMT已經和新加坡船廠Strategic Marine合作,為海上風電行業新推出了StratCat35型人員轉運船(CTV)。...
2024-09-30 08:12:53
上船院氨燃料集裝箱船榮獲“上海設計100+”年度優秀設計成果獎

9月27日,2024“上海設計100+”發布會暨“設計創新型城市”主題論壇在世博創意秀場舉行。中國船舶集團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研發設計的全球首艘氨燃料動力1400箱集裝箱船GREEN SEALION 1400榮獲第五屆“上海設計100+”年度優秀設計成果獎。...
2024-09-29 20:59:20
武漢理工船舶江海直達集裝箱船簡捷系固系統獲國家發明專利

近日,武漢理工船舶公司與中國船級社武漢規范所聯合申報的《江海直達集裝箱船簡捷系固系統》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并取得發明專利證書。 ...
2024-09-27 21:58:56
美國首艘氨燃料加注船將在2030年實現商業運營

近日,美國船級社(ABS)、香港船舶管理公司Fleet Management、日本貿易公司住友商事和TOTE Services共同宣布,美國首個氨燃料加注鉸接式拖駁船(由拖船和駁船組成,AB-ATB)初始設計獲得ABS的原則性認可(AiP)。...
2024-09-27 21:50:45
上船院DOSS系統獲頒BV全球首張VeriSTAR Green數據接口證明

9月27日,基于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SDARI)和法國BV船級社(BV)簽署的聯合開發項目協議,BV為SDARI的數字化營運支持系統(DOSS)頒發了全球首張VersiSTAR Green數據接口的證明。...
2024-09-27 21: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