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造船業步入深度調整期
2016-05-10 17:13:57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去年是中國船舶(股票)工業“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船舶工業克服航運市場持續蕭條、國際船市低位震蕩、造船產能嚴重過剩等困難,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轉型升級成效明顯,智能制造有所突破,對外合作成績顯著,行業產業鏈進一步完善,兼并重組穩步推進,綜合實力得到提高,造船大國地位繼續鞏固。但受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影響,“接單難、交船難、盈利難、融資難”等問題依然存在,全行業經濟效益出現下滑,船舶工業形勢嚴峻。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顯示,去年,全國造船完工量為4184萬DWT,同比增長7.1%;承接新船訂單量為3126萬DWT,同比下降 47.9%。截至去年年底,手持船舶訂單量為1.2304億DWT,同比下降12.3%。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1452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893.8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船舶制造業4005.1億元,同比增長1.2%;船舶配套業1016.2億元,同比增長9.5%;船舶修理業227.4億元,同比下降0.1%;海洋工程專用設備制造698.3億元,同比下降4%。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79億元,同比下降32.3%。其中,船舶制造業143.2億元,同比下降1.9%;船舶配套業49.2億元,同比增長12.1%;船舶修理業10.2億元,同比增長5047%;海洋工程專用設備制造虧損15億元,同比下降149.9%。
船舶制造:業績下滑
根據各船舶制造及海工業相關上市企業年報,在上海、深圳、香港和臺灣上市的14家船舶及海工企業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189.20億元,同比上升4.66%(見圖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凈利潤)-78.57億元,同比下降211.48%,業績出現明顯下滑(見圖2)。
中國船舶(600150.SH)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77.64億元,同比下降1.98%;凈利潤6185萬元,同比上升39.97%。
中國重工(股票)(601989.SH)去年實現營業收入598.11億元,同比下降2.03%;利潤總額-29.31億元,同比下降 212.60%;凈利潤-26.21億元,同比下降 223.46%。
中船防務(股票)(600685.SH)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55.19億元,同比增長21.25%;利潤總額4.7億,同比增長25.55%;凈利潤0.98億元,同比下降76.79%。
中海重工(00651.HK)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58億元,同比增長50.31%,凈利潤-5億元,同比下降24.74%。
臺船股份(2208.TW)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2.27億元,較2014年的49.59億元減少7.32億元;凈利潤922.63萬元,較2014年的8767.71萬元減少7845.08萬元。
華榮能源(股票)(01101.HK)去年實現營業收入 7.389億元,凈利潤-5.01億元。
*ST舜船(002608.SZ)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0.05億元,同比下降60.03%。其中,船舶業務收入9.5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95.10%;非船舶業務收入0.4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4.20%。由于已不再作為明德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破產事項的意向重整方,且明德重工已進入破產清算程序,*ST舜船目前處于重整階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的相關規定,若重整失敗,將被法院宣告破產清算。
主營船舶設計的民營造船企業上海佳豪(股票)(300008.SZ),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1.97億元,同比增長41.36%;凈利潤5.56億元,同比減少7.9億元。
海工裝備:量價齊跌
去年,國際原油價格低位徘徊,整體呈下滑態勢,上半年止跌回升,下半年重返下行軌道,年底美國 WTI 原油價格和布倫特原油價格雙雙逼近35美元/桶,創2004年以來新低。低油價所帶來的海上油氣開發放緩使得裝備運營市場需求不足,全球海工裝備市場量價齊跌,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市場成交量創近10年最低水平。
據英國能源咨詢公司(DW)最新報告稱,去年是全球海工市場艱難的一年,鉆井平臺(船型 船廠 買賣)市場面臨供給過剩問題,日租金因此大幅下滑。此外,鉆井平臺新造市場的需求幾乎為零。鉆井平臺利用率逐月下降,當前已不足80%,同比下降15%以上;超深水鉆井平臺全軍覆沒。海工企業削減支出,大舉裁員已經成為常態,經歷了最嚴重的衰退。DW 預測,今年全球海工市場也將是非常艱難的一年。
去年,各類海工裝備成交量及金額同比分別下跌65%及70%左右,其中鉆井平臺、海工支持船(OSV)、海工作業船(OCV)等裝備成交情況最為低迷。鉆井市場的萎縮導致船東放棄增加訂單的選擇權,同時撤回大部分投資計劃,以應對市場“寒冬”。以中國船舶為例,其海洋工程業務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6.99億元,全年竟無海工產品交付。采油平臺 EPCI 領域,若干高成本油田開發項目受到推遲,總承包商業務量急劇減小。油服市場則中止了大量的 PSV、OSV,鋪管船(船型 船廠 買賣)市場也受到影響。未來,船隊利用率下滑、日租金疲軟、海工船舶資產價值降低等問題將一直困擾著海工船東,有機構預測,海工市場的低迷可能將持續至 2017 年。
由于海工業進入調整期,油價下行和成本上漲致使油氣企業放緩投資,海工市場和各細分市場的成交規模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海工相關的企業發展艱辛。盡管海油工程(股票)(600583.SH)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62.02億元,凈利潤34.10億元,盈利情況相對平穩,但其他上市企業表現普遍不盡如人意。
中海油服(股票)(601808.SH;02883.HK)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36.5億元,凈利潤11.1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0.23元。四大業務板塊的服務價格和作業量呈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鉆井服務實現收入122.29億元,較2014年的177.09億元降幅為30.9%;油田技術服務實現收入70.84億元,較2014年的97.77億元降幅 27.5%;船舶服務實現收入27.69億元,較2014年的 35.44億元降幅 21.9%。去年外租船舶共運營13289天,同比減少3894 天;實現收入9.39億元,同比減少4.25億元。
海油工程(600583.SH)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62.02億元,凈利潤34.10億元,盈利情況相對平穩。
中集集團(股票)(000039.SZ)去年實現營業收入586.86億元(2014年為700.71億元),同比下降16.25%;凈利潤19.74億元(2014年為24.78億元),同比下降20.33%;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72元(2014年為0.93元),同比下降22.58%。主要業務中,集裝箱業務、道路車輛業務及物流服務業務收入有所下降;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業務和海洋工程業務受行業不景氣影響,營業收入出現較大跌幅。
振華重工(股票)(600320.SH)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32.72億元,同比下降8.65%;凈利潤 2.12億元,同比增長5.04%;港口機械新簽訂單32.9億美元,同比增長19.46%;海工和鋼構新簽訂單8.27億美元,同比減少55%。
據克拉克森預測,若2020年油價能夠恢復至70美元/桶的水平,預計2015—2021年世界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將緩慢復蘇,2020年的成交量將達到600艘/座左右,接近前一個繁榮期(2008—2014年)的平均水平。但由于前期成交量較低,2015—2021年年均訂單量將僅為400艘/座,世界海洋工程裝備市場正在經歷一個較長時期的深度調整。長期來看,向海洋要資源、向海洋要能源的整體趨勢不會改變。
專家表示,在“中國制造2025”、“發展海洋經濟”的產業政策推動下,船舶行業轉型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隨著海洋強國戰略、強軍戰略的全面實施以及海軍戰略轉型深入推進,海工裝備市場以及船配業存在重大發(船機庫 位置)展機遇。
- 中國造船業步入深度調整期港航船企大隕落重組轉型謀突圍航運業股價集體大幅上漲鐵礦石暴漲引爆航運股油船股出現“十年不遇”投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