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萬艘!電動船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船廠需警惕
2024-05-22 19:23:42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全球電量最大的純電動綠色商用船舶“長江三峽1”號
電動船領域目前只是解決了基本技術和功能性問題,簡言之,就是可以讓船造出來、跑起來,但還有很多難點要去突破,比如電動船的長續航以及更高的安全性等問題。近日,一些業內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動船對安全性要求很高,希望在行業發展初期就制定更高的標準來確保船舶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整個行業應警惕價格戰,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給行業帶來災難性影響。
環保新賽道 還需打通“痛點”
近年來,電動內河船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尤其是進入2023年,內河航運領域掀起了一股“電動化電氣化”的熱潮,電動船舶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面對這一產業盛宴,各大企業積極進行布局。
相較于傳統燃油驅動的船舶,電動船舶除具有噪聲低、可操縱性強、環保智能等優點外,在短途固定運輸場景還具有使用成本低的優勢。以一艘百噸級客船為例,盡管初始購置成本高于燃油客船,但運營費低,收回增量成本周期僅5.1年。
正因如此,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系列政策支持電動船的發展。2022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5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發展電池動力船舶,重點推動純電池動力技術在中短途內河貨船、濱江游船及庫湖區船舶等應用;2023年2月8日,工信部與湖北省人民政府簽署了《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合作備忘錄》,提出以發展新能源清潔能源標準化船型為重點,帶動長江內河船舶綠色智能轉型升級,重點發展2000載重噸以上液化天然氣(LNG)動力貨船、標準化箱式電源換電貨船、濱江及庫湖區純電池動力游船與公務船等。與此同時,在地方政府層面,各省市相繼出臺一系列關于電動船舶的相關鼓勵發展政策。福建省于2022年發布了《福建省推進綠色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持續推進“電動福建”建設,加快福建省電動船舶產業發展試點示范建設,著力打造國家級新能源電動船舶研發制造基地。2023年出臺的《上海市2023年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減排重點工作安排》中提到,新增和更新的蘇州河游船、黃浦江游覽船、客渡船、公務用船全部采用純電動模式,相關工作應在年內完成。河南省日前也發布《河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因地制宜開展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示范應用等。
國內首艘氫燃料電池動力示范船“三峽氫舟1”號
據研究機構EVTank、伊維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共同發布的《中國電動船舶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年)》統計,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電動船保有量已經超過700艘,當年新增船舶數量已經超過200艘,帶動船舶用鋰電池出貨量達到0.61吉瓦時,同比增長80%以上,成為鋰電池下游應用領域增速較快的行業之一。
雖然我國電動船呈現快速發展勢頭,市場規模逐漸擴大,但是,我國船舶市場整體鋰電化滲透率仍然很低,截至2022年底僅為3.68%。業內人士表示,電動船盡管已呈現低基數的快速增長,但滲透率依然不高,主要原因是初始投資高、經濟性不足、里程焦慮、基礎配套不完善等。發展電動船,關鍵要打通其發展痛點。
福建省一家船東企業表示,電動船初期投資成本遠高于傳統船舶,成為“油轉電”進程中的一道坎。同時,對于船舶制造企業而言,“油改電”除增加電池成本外,還涉及“三電”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的設計和建設成本,部分電動游船走中高端路線,也會因個性化定制、內部裝修等導致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電動船的發展速度還依賴于技術創新和產業配套,與產業鏈培育、人才培養、政策保障以及金融支持等諸多因素息息相關。國內一家船舶設計院所的負責人認為,發展電動船產業需舉全國、全行業之力,打造開放的市場。“電動船領域目前只是解決了基本技術和功能性問題,簡言之,就是讓船造出來、跑起來,但還有很多難點要去突破,這決定了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不能固化在一個區域,必須集合全國的精英力量。”他提出,通過產學研合作、構筑產業發展新模式,降低電動船初始投資,制定更高標準提升船舶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并加強岸基充換電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電動船經濟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市場需求,推動我國電動船舶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進程。
提高安全性 謹防劣幣驅逐良幣
研究機構EVTank預計,中國電動船舶的保有量在2025年將達到1520艘,2030年將超過1萬艘,而電動船的蓬勃發展需要安全性與可靠性的保證。
全球電池容量最大的700TEU純電動集裝箱船“中遠海運綠水01”號、“中遠海運綠水02”號
相較電動車,電動船的電池容量要大得多。目前,一艘豪華電動游船的電池容量可達3000千瓦時以上。而2024年1月,揚州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新建的全球電池容量最大的700TEU純電動集裝箱船“中遠海運綠水02”號電池容量達到了驚人的5.76萬千瓦時。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對此表示,船舶上大量電池堆積所引發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由于船舶在海上航行時逃生困難,電池的安全可靠性尤為重要。目前,國內在這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類似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因缺乏嚴格標準而頻發的起火事件。因此,要想不讓這種情況在船舶動力電池領域重演,制定高標準的船舶動力電池規范至關重要,而且是從行業發展初期就把標準定高,而不是以“團標”或“國標”為“基數”。
曾毓群稱,在這方面,海外態度更為謹慎,他們希望建立極高的標準,以徹底消除安全隱患。相比之下,國內一些企業在試驗階段過于冒險,令人擔憂。“希望制定更高的標準來確保船舶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否則將會對整個行業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他說。
針對安全性問題,業內一家船企負責人也表示,電動船舶對安全性要求很高,如果對造船企業資質把握不嚴,導致劣幣驅逐良幣,電動船舶品質下降,對整個行業的危害將是災難性的。當前還處于電動船市場發展初期,但已經開始出現價格戰的苗頭。
對于電動船發展方向,曾毓群表示,電動船長續航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增程式技術(即發動機加電池)將是一種解決方案。同時,寧德時代也在探索靠岸充電等模式,以解決續航問題。據曾毓群介紹,寧德時代將結合自身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優勢,以旗下全資子公司寧德時代電船科技有限公司為依托,做好船舶“零碳生態”,加速推進低碳科技的推廣應用。

為你推薦
中國船東新船訂單量領先希臘船東

船舶經紀人Xclusiv Shipbroking 在其最新周報中表示,該公司一直在密切跟蹤希臘船東和中國船東的新造船下單情況。在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和天然氣運輸船四大主力船型中,中國的新船訂單量為544艘,希臘以525艘緊隨其后,日本排在第三位,比排名第四的新加坡多出200多艘...
2024-05-21 17:06:09
VesselsValue白皮書出爐:全球降溫干散貨升溫

對氣候變化和減碳的日益關注提高了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的重要性,國際能源署(IEA)預計未來幾年煤炭需求將大幅下降。鑒于煤炭是干散貨需求的重要驅動力,這可能會對干散貨船東產生負面影響。...
2024-05-18 17:14:21
今年以來,綠色船舶訂單誰接的多?

2024年1-4月,全球船廠共承接綠色動力船舶(不含預留)169艘、900 8萬修正總噸,按修正總噸計,同比增加68 0%。具體看,滬東中華共承接18艘、206 1萬修正總噸,均為LNG動力,全球占比22 9%...
2024-05-15 09:18:29
全球第一!中國造船業綜合競爭力全面超越韓國

韓國產業研究院的全球造船業競爭力分析結果顯示,2023年在造船業價值鏈綜合競爭力方面,中國造船業連升兩位排名全球第一。...
2024-05-14 08:41:33
中韓造船業高下已分?

連日來,多家韓國媒體報道“韓國造船業已被中國造船業超越”的新聞,大有中韓造船業全方位競爭“高下已分”的態勢,但不少業界人士接受《船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韓媒不過是借機為呼吁韓國出臺新的刺激造船業發展的具體舉措“造勢”。...
2024-05-13 20:01:49
接近歷史最高!VLCC船價“過熱”?

在全球航運業的版圖中,超大型油輪(VLCC)市場近期表現尤為引人注目。過去幾個月,VLCC資產價格一直徘徊在接近歷史最高水平。...
2024-05-13 19:54:19
VLCC船市火熱

目前,VLCC(超大型原油運輸船)市場展現出樂觀前景。據Clarksons Securities(簡稱“克拉克森證券”)近日發布的預測,到2025年,該類型船舶日租金可能飆升。同時,對VLCC未來市場的樂觀態度也反應在近期的二手船買賣市場上。...
2024-05-11 11:18:02
又一新紀錄!今年前4月集裝箱船交付量破100萬TEU

據BIMCO稱,2023年交付的集裝箱船運力達到了230萬TEU,比之前的歷史最高紀錄高出37%。而今年截至目前,又創下了另一項紀錄,今年前4個月的交付量已超過100萬TEU,與之前的紀錄相比增長了近80%。...
2024-05-09 19:54:12
價格飆升,江南造船不斷推新,VLGC要早訂!

克拉克森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液化石油氣(LPG)運輸船訂單總值約39億美元之多,僅次于2023年四季度船東在該細分領域的投資額。以艙容計算,同期生效的37艘船舶,艙容總計約260萬立方米,為2021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高。...
2024-05-08 20: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