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抵達作業海域
5月29日,經過長達17天的遠航,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海葵一號”抵達流花11-1油田海域,為我國首個深水油田二次開發項目年內投產奠定基礎。
“海葵一號”集原油生產、存儲、外輸等,功能于一體,是世界上首個集成了海洋一體化監測系統、數據集成平臺、機械設備健康管理系統等多系統的“數智化”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該船包括船體和上部功能模塊兩部分,總重近3.7萬噸,相當于3萬輛小汽車,主甲板面積相當于13個標準籃球場,高度接近30層樓,由近60萬個零部件組成,最大儲油量達6萬噸,按照百年一遇惡劣海況進行設計,設計壽命30年,可連續在海上運行15年不回塢。
“海葵一號”本身沒有動力,不能在海上自航,為縮短航行時間,減少海水沖擊損傷、臺風影響等運輸風險,“海葵一號”創新采用“大船背小船”和“小船拖大船”相結合的運輸方式。首先將該船像貨物一樣裝到大型半潛運輸船上,運輸至廣東錨地后進行分離卸船,最后通過大馬力拖輪將“海葵一號”牽引至流花油田進行回接安裝。
“海葵一號”于5月12日搭乘亞洲最大半潛運輸船“新光華”號從山東青島啟運拖航過程中,先后穿越黃海、東海和臺灣海峽,累計航程超1300海里。由于“海葵一號”重量大、體積大,吃水深度接近關鍵航道極限,加上圓筒型結構,重心高、穩定性差,極容易發生旋轉,對裝船、卸船及長距離拖航提出極高要求。
項目團隊攻克超大型結構物運輸設計、方案編制、復雜計算等技術難題,助力我國超大圓型深水油氣裝備運輸實現全流程自主化。
針對近20種極端情況制定應急預案,建立海陸聯動的應急保障體系,科學應對海洋橫涌、惡劣天氣、漁業密集區等各種復雜情況,在全員共同努力下,提前3天運抵作業海域。
“海葵一號”運抵流花油田群海域后,將通過12根長達2570米的系泊纜與提前布設于深海的錨腿進行連接,漂浮在水深324米的大海上工作,每天能處理約5600噸原油。
流花油田在國內首創“深水導管架+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開發新模式,為我國深水油氣田高效開發提供全新選擇。

為你推薦
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抵達作業海域

5月29日,經過長達17天的遠航,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海葵一號”抵達流花11-1油田海域,為我國首個深水油田二次開發項目年內投產奠定基礎。...
2024-05-29 20:27:15
中交海峰風電“海峰3001”高效完成海纜修復和后沖埋項目

近日,中交海峰風電運維事業部運用風電運維母船“海峰3001”在湛江海域高效完成海纜鋪設、修復和后沖埋項目作業。徐聞海纜修復和后沖埋項目的成功實施,標志著公司海上風電運維技術實力和工程施工能力得到了又一次優化和提升。...
2024-05-28 18:14:36
歷史首次!三峽庫區迎來江海直達船舶LNG加注作業

5月25日上午,隨著兩聲悠揚的汽笛聲響徹峽江,江海直達船舶“創新5”輪成功靠泊湖北中旖LNG加注站加注泊位,這是該加注站迎來的首艘江海直達新能源船舶靠泊加注作業,也是三峽庫區首艘江海直達新能源船舶靠泊加注作業。...
2024-05-28 13:51:15
我國首艘海島(礁)綜合地質調查船落戶海南

央廣網海口5月24日消息(記者 蔡文娟)5月24日,我國首艘海島(礁)綜合地質調查船“海洋地質二十六號”在海南正式列裝,未來將用于開展以海島(礁)綜合地質調查為主的海洋地質調查研究。...
2024-05-26 20:28:36
三個“亞洲第一”聚首!“新光華”輪卸下“海葵一號”

5月24日上午10時許,經過4個多小時的持續作業,亞洲最大半潛船“新光華”輪在廣州大嶼山錨地安全卸下亞洲最大圓筒型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海葵一號”,為這趟備受矚目的航程劃上圓滿句點。...
2024-05-25 17:55:15
影子油輪“起死回生”突顯AIS操縱策略不斷升級

這艘建于1997年的油輪在去年5月的一起油罐爆炸事故后被拆解報廢,但在過去兩個月里,它從俄羅斯和土耳其的位置重新發出信號...
2024-05-24 18:03:54
山東海運25萬噸礦砂船啟動智能光伏發電系統實船示范

近日,山東海洋集團所屬山東海運“全球最新一代大型礦砂船智能光伏發電系統”實船示范項目在25萬噸船舶“山東和諧”輪開展實施。...
2024-05-24 18:02:22
累計降碳150噸!海油發展海工船實現低碳轉型

截至5月14日,安全環保公司“海洋石油257”環保船已搭載著船舶儲能混動裝備系統在大海上航行了5個月,累計降碳150余噸。該系統實現海上油氣作業支持船舶儲能混動技術在國內零的突破...
2024-05-23 19: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