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浦東航運周:向海而興
2024-12-06 20:43:16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12月2—7日,第二屆浦東航運周如約而至。本屆航運周由政府主辦的一場主題大會與56場由航運產業市場主體自主策劃的系列活動構成,匯聚航運業專家,集聚航運業新變革、新業態,凝聚業內共識,聚焦新勢能力求向海而興。
在主題為“航穩智遠 共贏生態”的開幕大會上,與會專家圍繞“新變革”作文,強調“數字化”在推動航運產業轉型、變革中的突出作用。中遠海運、達飛集團等航運企業代表也不吝分享其在數字化賽道的布局。
在主題為“智領未來 海韻嘉年華”的大會上,航運科技領先企業及業內專家齊聚一堂,探討航運業綠色轉型的必要性,展望綠色“新業態”對減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等產生的積極影響。
在主題為“新時代 大航海 強國夢”的大會上,“智能航運發展”成為專家們探討的關鍵詞,他們從“向新而行、向高而攀、向快而謀”的角度為智能航運發展指明方向,并凝聚共識:加速智能航運發展有助于實現強國夢。
數字化、綠色化和智能化是當前航運業主要的不確定性因素,因為其還沒有形成主要的發展路徑。在看不清方向的當下,中國具有多項創新意義的集運指數(歐線)期貨給予市場主體以用真金白銀為自己判斷“投票”的機會。“上海航運交易所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沙龍”以“周期輪轉和確定性”為主題,分享了集運市場的供需基本面,以及集運產業利用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對沖市場風險的典型案例。
一年一度,浦東航運周順利落下帷幕。航道上的智慧之帆暫時收起,期待來年再揚帆,帶來更多深刻的洞見。
新變革:航運企業的“數字化”作為
在全球經濟和環境法規變化的挑戰下,航運業需積極求變以確保可持續發展和供應鏈穩定。在第二屆浦東航運周主題為“航穩智遠 供應生態”的開幕大會上,與會嘉賓普遍強調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一些航運企業也透露了在數字智能領域的布局
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柱,航運業一直是連接世界各地的橋梁和紐帶。站在航運產業的十字路口,全球航運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全球經濟的波動、貿易模式的變化、環境法規的日益嚴格,都是對航運業的新考驗。
在本屆浦東航運周主題為“航穩智遠 共贏生態”的開幕大會上,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決策咨詢首席專家徐祖遠表示,我們必須積極求變,融合發展,構建行業新生態,以確保航運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其中,數字化在推動航運產業轉型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會議現場,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中遠海運)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達飛集團)不約而同聚焦數字智能賽道,各自分享布局心得。
數字化何以構建新格局
數字化不僅僅是技術的應用,更是一場深刻的行業變革。它將推動航運產業構建新的格局,重塑業務模式,優化運營流程,提高決策效率,增強航運市場的響應能力。
徐祖遠表示,當前航運業在融合發展過程中存在“合而不和”“和而不合”的問題,影響行業健康發展與全球供應鏈穩定暢通。“合而不和”表現為:“航運產業鏈各環節雖看似緊密相連,實際上卻因缺乏深層次協同和真正的融合而矛盾重重。部分企業逐利時忽視協同效應,過度競爭導致資源浪費、服務質量參差、惡性壓價等,破壞市場秩序,阻礙整體效能提升”。“和而不合”則體現為:“盡管行業整體認同合作發展的重要性,但在實際行動上,如在國際航運規則制定、環保、數字化轉型等挑戰面前缺乏有效的聯合舉措,信息壁壘和數據共享難題依舊存在,削弱了中國在國際航運舞臺上的話語權和行業利益的維護”。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中國航運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韌性。
針對以上問題,徐祖遠表示應充分把握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新機遇,從三個方面尋求突破。一是加強航運貿易數字化平臺的應用,推動航運服務業轉型升級。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提升船舶經紀、客貨運代理和導航服務的效率和準確性,加強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航運貿易便利性,改善產品供給結構,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二是促進港航產城船貿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跨方式的數據信息融合和一體化發展。通過科技手段與開發理念構建智能融合管理平臺,整合數據,運用算法和模型實現風險的精準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確保安全高效運營;三是推進綠色智能船舶和綠色航運走廊建設,積極參與國際航運治理。加快綠色船舶、產品和系統的研發設計,推廣數字化系統應用,加強理論研究,制定建設規劃和政策法規,集聚航運要素,積極參與綠色航運走廊建設和國際航運標準規則制定,提升國際影響力。
當前,一些一流企業正從“數字化”切入,應對產業新變革。
數字化何以助力港航高質量發展
自2016年落戶上海浦東新區8年多來,中遠海運錨定建設世界一流航運科技企業愿景,全力布局數字智能賽道,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中堅力量,持續助力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高質量發展。
著力提升多式聯運能級,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多年來,中遠海運發揮航運網絡優勢,構建“航運+港口+物流”一體化的全球數字化供應鏈服務生態,整合碼頭、場站、倉儲等物流資源以及鐵路、公路、空運等聯運資源,已形成以上海為龍頭、長江沿線為中軸、蘇北和浙北為兩翼的長三角一體化海鐵網絡布局。通過天天班循環班列,實現干支結合、常態化運行;大力推進“一單制” “一箱制”,有效促進多式聯運基礎設施無縫化銜接、運輸裝備標準化升級、信息資源交互化共享、市場主體多元化培育,實現由“港到港”到“端對端”“門對門”的轉變。下一步,中遠海運將持續創新聯運模式,服務保障上海港與水路、鐵路、公路的高效銜接,助力上海健全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努力構建以通道帶物流、以物流帶經貿、以經貿帶產業的港航貿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為進一步提高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量級和輻射能級提供支持。
著力提升綠色數智能級,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當前,航運業正加速推進綠色數智轉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時代機遇。中遠海運正大力發展全球數字化供應鏈、綠色低碳智能船舶研制、船用新能源、智能航運等新興產業,其牽頭建設的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SBN)累計簽發區塊鏈電子提單超35萬票;截至2024年11月,上海地區累計實現無紙化放貨箱量約104萬TEU;自主設計、建造12艘全球最大2.4萬TEU型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與上港集團等合作推出綠色甲醇從制備、運輸、加注、使用到認證的全產業鏈服務;推出“船視寶”系列產品,挖掘航運數據價值,促進航運、港口、海事、金融、航運服務等行業數智智能的轉型升級。下一步,中遠海運將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與上海深化務實合作,聚焦航運貿易等重點領域的數據融通;加強綠色航運系統化布局,助力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體系和監管體系;加快發展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積極發展電動船舶、智能船舶、機器人和船舶通信導航系統,更好地服務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以航運業綠色化、數智化轉型共同打造綠色數智航運生態圈,增強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整體競爭力。
中遠海運副總經理張勇表示,集團將選擇科技助力、綠色賦能,依托基礎設施“硬實力”和高端服務“軟實力”雙輪驅動,著力提升多式聯運、綠色數智,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高質量發展貢獻“中遠海運”的新力量。
數字化何以改善客戶體驗
作為海運、陸運、空運和物流解決方案的領先提供商,達飛集團在全球160多個國家進行運營,全球雇傭人數逾16萬。
今年是中法建交第60周年,同時也是達飛集團在中國成立的第32周年。過去三十多年里,達飛集團在中國擁有19000名員工和近100條直航航線,已發展成為中國航運和物流行業的關鍵領導者。在中國,達飛集團每5秒會裝載1個集裝箱,擁有超過230萬平方米倉儲空間,為其客戶提供全程定制的端到端解決方案,覆蓋整個供應鏈。
對達飛集團而言,創新融于其基因中。數字化轉型是航運企業的大勢所趨,當前全球貿易與數字化技術正進入高速發展期,達飛集團中國總經理方艾琳也深有同感,她表示:“世界正在急劇變化,數字化進程也在不斷地推進,所以在航運業我們必須快速地適應。這就是達飛集團不斷開發新的數字工具的原因,這些工具不僅能幫助我們提高運營效率、減少環境污染,更重要的是改善客戶體驗。”
為順利實現數字化轉型,達飛集團正進行一系列創新,比如THUDER解決方案。據方艾琳介紹,這套解決方案使其客戶能夠通過一個單一的登錄入口打印稅務發票,然后通過整合多個平臺完成美元兌人民幣的在線支付,這在中國外資航運企業中是首創。
達飛集團的KIOSK項目也是全球領先的數字解決方案,它結合了光學字符識別和人工智能。在“我的達飛平臺”和“達飛(中國)”微信小程序,達飛集團客戶不用排隊或者和柜臺人員面對面,僅需通過智能手機即可完成操作,進行幾次點擊就可以獲取報價、查找航線、計算碳足跡等。
今年,達飛集團還推出其客戶忠誠度計劃——SEA REWARD計劃。該計劃針對其在線報價計劃工具SPOT ON,使其客戶能夠積累海里的積分,用于一些獎勵項目,也便于未來在SPOT ON上面獲得折扣。正如達飛集團的愿景所言:你運送越多,就會贏得越多。
目前人工智能是數字化領域的熱門話題,方艾琳相信人工智能將在未來幾年成為行業規則改變者,因此達飛集團必須盡早擁抱這些新技術。基于此,達飛集團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戰略并積極在人工智能系統方面投資,支持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比如Mistral AI獨角獸公司。
2023年,達飛集團董事長魯道夫•薩德(Rodolphe Saade)也參與了億萬富豪Xavier Niel和Eric Schmidt共同創辦的人工智能歐洲實驗室,這一階段達飛集團需要在人工智能領域與這方面的領導者進行合作,并且通過人工智能在業務中的多維運用來推動內部的轉型。方艾琳認為,這將對達飛集團的員工與客戶帶來很大益處。
未來,達飛集團將與浦東政府繼續攜手合作,共同參與塑造全球未來的突破性技術以及可持續方案的開發。3個月前,上海市市長龔正與薩德在后者的法國馬賽總部辦公室進行會談,薩德強調了達飛集團在中國的諸多承諾,特別是在上海的計劃,比如持續深化與浦東新區在綠色甲醇船、國際中轉以及數字化等領域的進一步合作,鞏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達飛集團也期待更多數字化項目能落地并付諸實踐。

為你推薦
珠海市海洋裝備研究院申報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近日,由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海洋農業與淡水漁業科技創新”2024年度重點專項項目申報結果揭曉。由中國海洋大學牽頭,與海洋集團成員企業珠海市海洋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4-12-05 20:14:32
燃油價格上漲,能否推動航運業邁向綠色之路?

歐盟(EU)和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政策制定者普遍認為,排放定價和燃油標準帶來的價格上漲,將推動航運業提高能源效率并減少排放。然而,科學界對此并未形成共識,現實世界的證據也未能充分論證。...
2024-12-05 20:07:08
天津港今年接待國際郵輪達100艘次進出境旅客超34萬人次

12月4日,隨著“夢想號”郵輪汽笛長鳴、緩緩駛離,天津國際郵輪母港今年接待國際郵輪達到100艘次,累計接待進出境旅客超34萬人次,郵輪接待艘次和旅客人次穩居北方第一、全國第二。...
2024-12-04 20:22:25
上海海事大學聯合主辦2024先進船舶電氣技術國際學術會議

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上海海事大學和集美大學聯合主辦,學校物流工程學院、集美大學輪機工程學院、中國電工技術學會船舶電工專業委員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科創中心、上海智能海事搜救與水下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的2024先進船舶電氣技術國際學術會議在學校成功舉辦。...
2024-12-03 19:41:17
修船轉型升級三大關鍵詞:綠色、低碳、數字

日前,在與“2024第十一屆廣州國際海事展”同期舉辦的“綠色修船論壇”上,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修船分會副主任朱之紅在主旨發言中描繪了未來綠色修船發展之路。...
2024-12-02 20:47:13
首單!中國船燃完成雙燃料集裝箱船甲醇加注任務

11月30日,中國船燃江蘇公司在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為新型甲醇雙燃料動力1300TEU集裝箱船“NCL VESTLAND”輪,成功加注 79 5噸甲醇燃料。此次加注作業的順利實施,標志著中國船燃在船舶替代能源應用方面的重大突破,具備了船用甲醇燃料岸基常態化供應能力。...
2024-12-02 20:38:20
江海聯運戰略聯盟成立

遼港集團、長航集團、江蘇省港口集團等8家港航企業,成立江海聯運戰略聯盟,將開展全方位、全貨種合作。
近日,遼港集團業務推介會暨客戶答謝會,在北京舉行。會上,遼港集團、長航集團、江蘇省港口集團等8家港航企業,攜手成立江海聯運戰略聯盟。...
2024-12-02 20: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