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港航船企市值排行榜
2016-01-05 17:21:16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解讀
整合轉型避險,市值增幅趨穩
2015年,中國港航船企總市值再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但航運供需基本面并未見好。伴隨著資本市場日趨理性和成熟發展,市值增幅漸趨平穩。
編 制 說 明
《2015年中國港航船企市值排行榜》包含所有在大陸、香港和臺灣證券市場上市的主營業務為航運、港口、船舶及相關行業的企業,并按總市值降序排名。總市值以2015年12月24日收盤價為標的,分別計算該日上市企業的人民幣市值(A股)、港元市值(H股)、美元市值(B股)和新臺幣市值(臺股)后累加排序。各貨幣市值計算方法為:單位股票價格×該貨幣發行股份數量。為方便統計,非人民幣市值全部被轉換為人民幣市值,港幣、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兌換以當日中國央行外匯交易中心發布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依據;新臺幣與人民幣的匯率兌換以中國銀行當日公布的新臺幣與人民幣兌換中間價為依據。
特別說明:本榜單共對上海、深圳、香港和臺灣的74家港航船上市企業市值進行統計,其中有3家上市企業2015年變更名稱:廣船國際(位置 評論 新聞)變更為中船防務(股票);天津海運(股票)變更為天海投資;中國熔盛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 招聘)變更為華榮能源(股票)。
航運業低迷已歷經八年,低位運行漸成常態,航運業者對低速增長、供需對比嚴峻、低油價低運價、環保等壓力的感受更為深切。
2015年是港航船企名副其實的“整合轉型年”,從國企改革到企業為規避風險延伸產業鏈、剝離非核心資產,港航船企經歷了“繁忙”的一年,其中大型國企主導的整合動作成為主線。中遠與中海兩家集團整合方案獲得通過,臨近年末招商局集團合并中外運長航集團,中國4家航運央企整合為兩家,格局將變;港口方面,上港集團(股票)收購錦江航運整合上海地區港航資產,寧波港攜手舟山港整合浙江港航資源,東北區、京津冀和北部灣區域的港口整合也緊隨其上;中船重工和中船集團兩家集團承擔的造船資源整合也眉目顯現。
資本市場上,2014年下半年開始,中國股市整體活躍度上升,港航船上市企業得益于“一帶一路”、物流業、港口業、造船業等行業利好政策刺激,也迎來上攻態勢。截至2015年12月24日,在上海、深圳、香港、臺灣“兩岸四地”上市的74家港航船上市企業市值總計為1.53萬億元,這是繼2014年以來市值第二次突破萬億元大關。與2014年的1.34萬億元相比,市值增加1851.71億元,同比增長約14%.
根據榜單,2015年中國港航船上市企業中市值最大的為中國重工(股票),總市值達到1770.06億元,成功衛冕,連續兩年蟬聯中國港航船企市值排行榜榜首。與此同時,2014年排名第2位的上港集團以1545.68億元的總市值仍位居亞軍。此外,寧波港取代中海油服(股票),由2014年的排名第5位躋身市值排行榜前三,總市值達1044.48億元。位居前三甲的中國重工、上港集團、寧波港的總市值均超千億元。
排名第4位的是中國遠洋(股票),總市值926.20億元,排名位次不變;中海集運(股票)總市值為762.36億元,排名第5位,2014年排名第9位;中海油服排名連年下滑,2015年甚至跌出前五,排名第6位,總市值僅為584.03億元。排名第7-10位的上市企業分別為:市值541.68億元的招商局國際、市值484.55億元的中國船舶(股票)、市值455.97億元的中集集團(股票)、市值411.19億元的海油工程(股票)。
整體來看,2015年大型國企市場表現可圈可點,成為行業運行的風向標,整體市值排名變化不大。從細分市場看,港口企業表現平穩。航運企業因轉型方向不同,市場表現各異,原天津海運更名為“天津天海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海投資),在傳統集裝箱運輸業務基礎上增加能源運輸和投資業務,轉型資產管理型企業,排名由2014年的第37位躍升至第15位;中海海盛(股票)和長航鳳凰更換大股東,被借殼,主營業務也分別轉型為醫藥、醫療器械和港口疏浚,排名較2014年有所上升,長航鳳凰于2014年5月16日被暫停上市,2015年8月18日恢復上市,排名由2014年的第57位上升到第28位,中海海盛排名也由第51位上升到第35位;中外運航運(股票)則由2014年的第43位跌至第50位。民營船企則表現堪憂,舜天船舶(股票)因最大債務人明德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破產,資金鏈斷裂,多個銀行賬戶被凍結,又涉嫌違規操作,被戴帽*ST,面臨退市危險,其排名由第48位下滑至第58位;中國熔盛重工剝離造船資產,更名為“中國華榮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華榮能源),轉型能源企業,排名由2014的第45位大幅下滑至第61位。
- 鐵礦石暴漲引爆航運股油船股出現“十年不遇”投資窗盤點2015年航運股2015年中國港航船企市值排行榜航運業:久旱逢甘霖年末旺季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