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浮”于停牌潮中的航運股
2015-07-15 17:22:03
來源:
貿易風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上周,就在越來越多的股票為求“避難”紛紛停牌之際,國有航運公司仍在勇敢地直面損失。
上市航運公司當中,該周只有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及瀝青船(船型 船廠 買賣)東-中海海盛(股票)(CSH)根據新股東的要求實施停牌。海盛目前處于被收購的階段,之后將轉型成為非航運公司。
當時擺在航運公司面前的可謂“生死”抉擇,如果堅守陣地,則很可能被市場“拖下水”.諸如中國遠洋(股票)等公司曾一度被“抹去”逾一半市值。
但國內外的銀行業人士都向《貿易風》表示,他們預計中國遠洋、中遠航運(股票)、中海發展(股票)、中海集運(股票)及招商局等公司均不會遇到嚴重的資金問題。
主動停牌將意味著股東無法選擇“止損”離場,期限方面有時長達3個月之久。但中國證交所的批復卻顯得比較隨意,申請公司無需給出什么縝密的理由。
至《貿易風》發稿時,超過半數的股票已被停牌,所以兩市的暴跌幾乎只反映藍籌國企的狀況。而在“援救”這類股票方面,中國政府“手法”頗多且成績斐然。
這當中包括中遠、中海及招商局集團旗下的各類于上交所上市的子公司。此外,國有船東中外運的主要航運分支-中外運航運(股票)也在香港遭到類似命運,目前港交所也在經歷幅度稍小的調整。
但盡管短短三周之內“失血”一半甚至更多市值,銀行業人士認為,這些國有航企不太可能遇到經營或流動性問題。
“這些公司的上市分支都在根據政府要求履行使命,為支持經濟發展提供運輸服務。它們并不依賴股票市場彌補資本支出,而是國有的政策性銀行,”一位駐于香港負責航運業務的銀行人士稱,但他不愿公開所在銀行的名稱。
“再者,政府早就提出過航運板塊的股票盈利不佳。”
一位政策性銀行的官員也向《貿易風》表示,沒必要太過緊張。
中國進出口銀行駐于北京的一位官員認為,“這只是正常波動。”該行除了為國外船東及國內船廠提供融資外,名下客戶還包括中遠、中海與招商局集團等。
“我覺得這是一次完全可測的調整,”他向《貿易風》表示。“我本人沒買股票,我親戚買了。他們本來盈利的部分被抹掉了,但沒有虧損。市場和3月份的水平其實差不多。”
在被問及為何政府會為了阻止正常波動,而采取很多非常規的措施-譬如提供資金支持上市公司增持以及放松強制平倉方式等,該官員回答,“可以確定的是,中國政府非常重視股市的進展。”
【注:本文發布之后,政府已強勢介入并造成未停牌股票全線拉升。但兩市仍有很多股票處于凍結狀態。與此同時,國有上市航企根據政府要求,宣布將在公開市場增持自己的股票。】
- 中國-印尼造船商務論壇召開韓中企業聯合體成世越號打撈優先合作對象長興船廠完成“營明”輪修理工程中船澄西散貨船“變身”水泥自卸船中國首艘海域監管無人船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