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策藍圖到創新實踐!內河“綠化”進行時
2025-11-17 21:01:47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行業盛會吹響轉型號角,近日2025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論壇暨展覽會在安徽蕪湖召開,為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內河水運發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國已構建起 “1+1+N” 政策體系——首個“1”聚焦基礎設施硬聯通,第二個“1”瞄準高質量發展全局,“N”涵蓋多項專項行動,明確綠色智能轉型路徑與2030年關鍵發展目標,為行業變革指明方向。
政策指引有賴產業實力支撐,中國造船業已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2024年造船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均首次超世界一半,新接可替代燃料船舶訂單份額更達 78.5%。在全球航運綠色低碳轉型背景下,船舶工業的技術積累正向內河航運延伸。從甲醇動力到氫能源應用,內河船舶的綠色化、智能化創新不僅能破解減排難題,更有望成為服務區域經濟與臨港產業的新增長引擎。
產業升級的關鍵在于實踐落地,論壇上企業轉型成果備受矚目。長航集團武漢長江船舶設計院承接多項國家科研項目,構建多元化綠色動力技術體系,推出 “三峽氫舟 1”號等標桿示范船;中集藍水科技憑借“四位一體”方案化解綠色航運痛點,在西江、京杭運河等區域打造標志性示范項目,為內河航運全鏈條轉型提供了鮮活的實踐樣本。
專家在2025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論壇暨展覽會上表示,中國已構建起內河水運“1+1+N”政策體系,一場關乎內河航運格局的變革正加速推進
政策領航 指明綠色智能轉型路徑
近日,2025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論壇暨展覽會在安徽蕪湖召開。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清潔能源車船分會清潔能源船舶專家組組長解曼瑩在現場系統解讀了中國內河航運領域的政策體系、綠色發展方向及重點工作規劃。
解曼瑩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水運發展,先后十次考察國內港口,并在四次主持召開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二次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會議期間就內河水運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當前,中國已構建起內河水運“1+1+N”政策體系,明確了綠色智能轉型路徑與2030年關鍵發展目標,一場關乎內河航運格局的變革正加速推進。

“1+1+N”政策體系:搭建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框架
解曼瑩表示,“1+1+N”政策體系從基礎設施、運輸服務到專項行動全方位覆蓋內河航運發展關鍵環節,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清晰路徑。
第一個“1”是內河水運體系聯通工程,重點聚焦基礎設施“硬聯通”。該工程緊緊圍繞打通內河水運堵點卡點,提出四大重點任務:優化主干線大通道、全面暢通高等級航道網、鞏固提升港口樞紐能級、提高運輸組織化智能化水平,共計17項具體工作,并謀劃一批標志性牽引性重大工程。其政策目標明確,力爭到2030年建成橫貫東西、輻射南北、陸海雙向、內外暢通的現代化內河水運聯通體系,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個“1”是運輸服務“軟提升”,以六個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核心。該意見以全面構建暢通高效、綠色智慧、安全韌性、保障有力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為目標,從7個方面提出23項重點任務,推動設施裝備和運輸服務水平提升,加快內河綠色低碳和智慧創新轉型,強化經濟產業融合,加大力度服務區域經濟、服務園區,特別是打通“最后一公里”。同時明確要加快推進航道網絡化、港口樞紐化、船舶標準化、運輸組織化、發展綠色化和服務智慧化,并設定2030年具體目標:全國內河機動貨船平均凈載重噸進一步提升,爭取達到1900噸;高等級航道電子航道圖覆蓋率達到85%;長江干線主要港口鐵路進港率達到100%;內河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以釋放內河航運的比較優勢。
第三個“N”指N個專項行動,是政策體系的重要補充,為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提供具體實踐路徑。其中,《打造長三角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行動方案 (2025—2027年)》明確,要率先建成“四橫三縱”的長三角內河航運高等級航道網,形成長三角電子航道“一張圖”。到2027年內河貨運量較2024年增長15%左右,力爭助力區域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降至12.5%以下;同時推動港口航道船舶協同發展、綠色智慧發展創新先行,實現甲醇燃料在江(河)海直達船舶上批量應用,中小型純電動船舶初步規模化應用。
此外,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開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交通強國專項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了4方面12個重點方向,組織開展試點項目申報工作。四大重點方向包括運輸組織優化和服務提升、綠色智慧轉型升級、建設管理運營協同創新、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通過試點先行推動內河航運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率先突破。
多維度政策發力:引領內河船舶綠色發展轉型
在“1+1+N”政策體系為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搭建框架的基礎上,針對內河船舶綠色發展的專項政策正進一步細化落地,從國家到地方形成合力,推動船舶動力革新與運營模式升級,為內河航運綠色轉型提供具體支撐。
國家層面,多部門聯合出臺政策明確綠色船舶發展路徑。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多個維度提出發展要求:在產業水平提升上,強調加強綠色智能船舶標準化設計、推動內河船舶制造轉型升級、構建綠色智能船舶新型產業鏈;在動力技術發展上,明確積極穩妥發展液化天然氣(LNG)動力船舶,加快發展電池動力船舶,推動甲醇、氫等動力的技術應用;在智能技術應用上,要求加快先進適用安全環保智能技術應用、推動新一代智能航行船舶技術研發應用;在產業生態構建上,提出完善綠色智能船舶運營配套設施、推動綠色智能船舶商業模式創新、加強和改進船舶運營管理、強化安全質量管理。
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動電動船舶健康安全發展的通知》則聚焦電動船舶發展痛點,從標準、管理、技術、試點四方面發力:在標準支撐上,要求建立全鏈條標準體系、健全電動船舶技術規范、加快重點標準制訂;在管理制度上,強化船員培訓管理、加強核心系統設備售后質量檢測;在技術攻關中,加快關鍵系統和船型集成研發、研究創新檢驗技術、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在試點推進上,有序開展試點、強化試點管理、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為電動船舶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2024年8月,《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方案》《交通運輸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補貼細則》等政策出臺,從資金補貼層面激發市場主體參與綠色轉型的積極性。補貼對象明確為在國內沿海或內河從事國內運輸的中國籍機動船,實施期間為2024年8月2日至2028年12月31日(自細則印發之日起)。重點支持方向包括從事國內沿海和內河運輸的老舊營運船舶提前報廢、在提前報廢基礎上更新為燃油動力船舶、新建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通過經濟激勵推動老舊高耗能船舶退出市場,加速新能源船舶推廣。
地方層面,各地結合區域特點出臺配套政策,形成綠色船舶示范應用熱潮。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交通節能減排專項扶持資金管理辦法》,對使用LNG替代燃油的船舶項目和電動船舶項目予以補貼,其中電動船舶單船最高補貼額度不超過500萬元,政策有效期至2026年5月31日。浙江省《關于高水平建設“航運浙江”的實施意見》提出大力推廣使用電動船舶,聯動船舶制造、動力電池等產業發展,組建電動船舶產業發展聯盟,同時加快推進甲醇、氫能等動力船舶的研發應用,推出一批新能源貨船主力船型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新能源旅游客船船型。廣東省印發《廣東省內河航運綠色發展示范工程船舶LNG動力改造補貼實施方案》,有效提高了省內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的規模數量,共計完成新建和改建LNG動力船舶206艘,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實現了LNG動力船舶的規模化應用。
從實際應用數據來看,中國內河綠色船舶發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國已建LNG燃料動力船舶560余艘,以內河散貨船、集散兩用船為主,占比98%;已投運純電池動力運輸船舶440余艘;甲醇燃料動力船舶1艘,即“國能長江01”輪;氫燃料電池船2艘,分別是“三峽氫舟1號”和“西海新源1號”。在船舶分布與結構上,電動船舶中貨船占比達97%,LNG動力船在長江水系占比46%、珠江水系占比54%,綠色船舶已逐步成為內河航運的重要組成部分。
精準施策:明確水運綠色發展重點工作方向
內河船舶綠色發展政策的落地與實踐,為水運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前提下,聚焦轉型路徑、產業鏈協同、技術突破與標準完善的重點工作方向進一步明確,推動水運綠色發展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推進。
聚焦轉型路徑,持續擴大綠色航運規模是首要任務。在技術路徑選擇上,針對不同船舶類型和運輸場景制定差異化策略:內河中小型船舶和中短距離的運輸場景,主要加快電池動力技術運用,鼓勵電動船定班、定線規模化應用;內河中大型船舶和中長距離運輸的場景,積極推動LNG等技術應用,同時積極探索甲醇動力、氫燃料電池動力技術的應用,通過精準匹配技術與場景提升綠色動力技術的應用效率。在應用規模擴大上,結合交通強國試點、長三角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等工作,選取典型航線、典型場景、重點水域打造示范項目,通過“以點帶面,由線成網”,在試點項目基礎上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經驗,實現從局部示范到全局普及的跨越式發展,讓綠色航運模式在更多區域、更多場景落地生根。
推動綠色船舶產業鏈協同發展,實現能源、制造、金融多要素集聚,是綠色航運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撐。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生態的構建,需要船舶制造、航運、港口運營、能源供應、金融等多領域協同發力:船舶制造企業需加快綠色智能船舶的研發與生產,提升船舶制造工藝與質量;航運企業要積極引入綠色船舶,優化運輸組織模式,降低運營成本;港口運營方需完善綠色船舶配套設施,如LNG加注站、電動船舶充換電站等,保障綠色船舶高效運營;能源供應企業要加大新能源清潔能源供應能力建設,為綠色船舶提供穩定能源支撐;金融機構則可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金融產品為綠色船舶產業鏈各環節提供資金支持,形成多要素聯動、多主體參與的產業生態,推動綠色船舶產業規模化、可持續發展。
突破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建立健全政策法規標準體系,是解決綠色航運發展瓶頸、規范行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在技術研發上,加大船用甲醇等發動機研發力度,推動船舶三電(電池、電控、電力推進)系統等關鍵技術研究,同時推動關鍵系統和船型集成研發,提高船舶整體性能,實現技術與船型的有機結合,通過技術突破解決綠色船舶動力效率、續航能力等核心問題。在標準體系建設上,完善船舶法規規范標準,制修訂船舶燃料消耗限值、碳排放強度等級評定標準,加快制定甲醇、電池、氫等加注、充換有關標準等,構建船用新能源清潔能源全鏈條規范標準體系,讓綠色船舶研發、生產、運營、維護等各環節有標可依。在政策機制完善上,健全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及配套設施管理制度,完善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激勵政策,同時建立與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體系和培養機制,為綠色航運發展提供制度保障與人才支撐,確保綠色航運發展規范有序。
水運綠色發展重點工作方向的明確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清晰路線圖,而國家、部委、地方三個層面的協同聯動則構建起多層次保障體系,確保綠色發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形成上下貫通、合力推進的良好格局。這種多層次保障體系的構建,實現了國家戰略、部委政策與地方實踐的有機結合,既有國家層面的宏觀引領,又有部委層面的精準支持,還有地方層面的生動實踐,形成上下聯動、協同發力的工作格局。國家層面的核心引導確保綠色發展的正確方向,部委層面的政策與資金支持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地方層面的探索實踐則為政策落地提供有效路徑,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為水運綠色發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障,確保綠色發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推動內河航運綠色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內河航運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綠色智能高質量發展不僅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升運輸效率,更能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在國家、部委、地方的協同推進下,隨著各項政策的深入實施、技術的持續突破、市場主體的積極參與,中國內河航運必將實現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書寫綠色智能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為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水運動能”。
為你推薦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11月17日,以“破壁迎變·共促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2025世界航商大會在中國香港開幕。會上,由招商局工業集團控股企業華商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上下游產業鏈聯合發起的“國際綠色燃料聯盟”(IGFA)舉行成立啟動儀式...
2025-11-17 20:49:40
170億美元!海員成為菲律賓重要外匯來源
一直以來,菲律賓都以航運強國自居,其海員占全球航運勞動力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然而,海員行業對該國經濟的具體影響,長期以來多停留在預測層面。一項最新的研究清晰勾勒出該行業的全貌...
2025-11-17 06:52:08
逆勢翻紅!中國郵輪經濟進入增長周期
近日,“2025進博會上海會議活動”產業論壇之一——“2025上海郵輪經濟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辦,論壇發布了2025中國及亞洲郵輪經濟景氣指數及《2025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郵輪綠皮書)。...
2025-11-13 20:57:29
碳排放不降反增?歐盟航運業脫碳為何“背道而馳”
歐盟運輸與環境組織(T&E)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盡管貿易量同比基本持平,但2024年歐盟航運排放仍激增13%,創下2018年官方監測以來的歷史峰值。...
2025-11-13 11:31:45
巴拿馬運河征收“中斷費”的案例解析
自2023年1月1日起,巴拿馬運河管理局(PCA)對存在缺陷的船舶開征“中斷費”,金額最高達25萬美元。PCA推出此項收費,旨在減少運輸事故,從而最大限度降低延誤與中斷,并鼓勵船舶及時糾正缺陷或申報無法糾正的缺陷。...
2025-11-11 20:47:59
官宣:暫停制裁美國企業!取消互征港口費!
美東時間11月9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宣布自11月10日起暫停實施其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調查措施一年。據此,中方決定暫停對韓華海洋5家美國相關子公司采取反制措施、暫停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
2025-11-10 18:18:11
制裁力度加大,導致合規不確定性加劇
英國政府日益加大的制裁壓力,使航運業的保險及法律界高層人士質疑,在石油價格上限規則下,所謂“合法”的俄羅斯貿易是否仍然可行。...
2025-11-06 20:54:08
20家航運巨頭齊聚探討紅海復航
據外媒報道,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近期正積極加強與全球主要航運公司的溝通,在中東局勢持續緊張的背景下,運河通行量出現了自2023年底區域危機爆發以來的首次明顯回升。...
2025-11-06 08:32:03
港口費暫停未落地,細節成關鍵變量
關于暫停港口費用的更多細節已經浮出水面,但不確定性仍然存在。目前這項安排尚未100% 塵埃落定,費用暫停的范圍仍然存在疑問。...
2025-11-05 09:0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