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最大船管公司或易主!行業還將進一步整合
2024-11-18 20:02:46
來源:中國船檢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來,船舶管理行業整合動作頻頻:
11月15日,Ocean Network Express(ONE)和Seaspan宣布在新加坡組建一家新的合資船舶管理公司ONESEA Solutions。這家合資企業將專注于管理ONE自有及租入的船舶,旨在通過整合雙方資源與技術優勢,提升船舶管理效率與服務品質。
11月6日,兩家塞浦路斯公司Intership Navigation和Interorient Shipmanagement將其船舶管理業務合并,成立InterMaritime船舶管理公司。新公司將管理一支由170多艘船舶組成的船隊。
10月24日,挪威航運公司Torvald Klaveness宣布,出售旗下Klaveness船舶管理公司100%的股份給OSM Thome公司。OSM Thome目前管理著一支由來自全球22個國家的1000艘船舶組成的船隊。
整合還將繼續
針對船管公司整合的話題,幾家行業領先的大企業進行了預測,表示目前分散的船舶管理市場的整合還將繼續,將迎來更多的并購交易。
V.Group首席執行官Rene Kofod-Olsen表示:“只要航運業繼續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進行轉型,我們就會繼續看到船舶管理行業的整合。”他認為,航運業目前面臨的一系列挑戰意味著管理者必須適應并擴大他們的業務,這些挑戰包括船員短缺、為未來燃料重新培訓海員、去碳化以及日益嚴格的合規環境等。
Rene Kofod-Olse補充說:“合并將使公司能夠集中資源、共享專業知識并實現必要的規模經濟,從而有效應對這些挑戰。隨著這些壓力的加劇,規模較小的船舶管理公司可能會發現越來越難以獨立保持競爭力,從而促使進一步的并購。這種趨勢很可能會持續下去,直到行業達到新平衡,在規模效益與對專業服務和區域專業知識的需求之間取得平衡。”
新加坡船管公司Synergy Marine集團海事服務和企業職能板塊首席執行官Mathavan Subbiah認為,在多元化和有機增長的推動下,行業中的整合仍將繼續。他說:“行業的分散性帶來了眾多機會,但整合應側重于價值創造、技術創新和提高運營效率。同時,數據規模也將在推動未來的整合中發揮重要作用。”
他補充說:“由于規模和數據驅動型業務對長期增長越來越重要,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有機增長已經停滯,因此大型企業之間的整合很有可能發生。雖然規模帶來的效率提升最終會趨于平緩,但對龐大數據池的訪問可進一步推動整合。”
Schulte集團和Bernhard Schulte船舶管理公司的首席執行官Ian Beveridge也預計會出現更多的合作,這主要是由目前控制著多家船舶管理公司的私募股權投資者推動。
他們注重規模經濟,目標是任何能促進無機增長的船舶管理公司。
整合要素:企業文化與運營模式相互融合
但大佬們并不愿為增長而冒險收購,他們強調潛在合作伙伴的企業文化和運營模式必須相互融合。
去年OSM和Thome的合作就是一個重要例子。OSM還在2020年收購了John Fredriksen旗下Frontline和Golden Ocean的內部管理公司SeaTeamManagement。
另外,德國的Zeaborn Ship Management于2023年被出售給Wilhelmsen和MPC Capital,而Anglo-Eastern則在今年收購了Euronav的希臘管理業務。
英國巨頭V.Group收購了船東Belships的管理業務以及ShipMoney。今年6月,由Star Capital牽頭的財團從Advent International手中收購了V.Group。
Rene Kofod-Olsen解釋說,評估并購機會的主要視角始終是擴張是否對客戶有意義。他表示:“我們首先致力于提供安全和卓越的運營。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在戰略實施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在我們新東家的帶領下,我們擁有了資本結構和靈活性,在合適的機會出現時,我們可以加快有機和無機增長。”
在Rene Kofod-Olsen看來,規模很重要,因為這將能使公司具備更強適應性和效率。“對于像V.Group這樣的公司,我們在船舶管理和多樣化的海事服務組合中都看到了機會,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海事服務。”
Synergy Marine集團也對擴張機會持開放態度,但前提也是雙方的企業文化必須高度契合。Mathavan Subbiah說,這對長期成功至關重要。
他表示,“我們以戰略眼光對待兼并和/或收購。我們的重點是與認同我們價值觀和以質量為核心的增長愿景的各方建立協同關系,而不是僅僅為了規模而追求擴張。”
哥倫比亞集團首席執行官Mark O'Neil也表示,他的公司并不專注于并購擴張,或者說擴張本身。“相反,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擴大服務范圍和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來實現有節制的增長。”Mark O'Neil解釋說。
Ian Beveridge贊同其他人的觀點,即在質量和企業文化方面保持高度一致的重要性。“例如,我們在2018年收購了Pronav公司就取得了積極的成果,這是一家在要求極高的液化天然氣(LNG)領域運營的小型專業船舶管理公司。這一成功得益于企業價值觀的緊密結合和共同的企業理念。從根本上說,Schulte集團一直在尋找各種方法來增加為客戶提供的服務,并通過有機增長和收購(尤其是在海事服務領域),以及通過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或合資企業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立足點。”
整合要素:可持續增長
“我們更看重可持續增長,而不是快速擴張,我們十分謹慎以避免過度擴張。我們的重點是優化和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而不是管理過大的船隊。”Mark O'Neil說到。
對Mark O'Neil來說,只有在可以產生協同效應,而且合并后的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情況下,合并才有意義。
他也認為,行業內仍有一些中小型公司無法真正與大型公司及其提供的多樣化服務和規模經濟相抗衡。他補充說:“同樣,也有一些規模較大的公司遇到了困難,可以從重組中獲益。”
Mark O'Neil認為,收購目標的特征是可提供獨特地理位置、專業化服務或額外規模的小公司。
但他并不認為大公司之間會有更多的合作。“重大整合正在發生,預計還會有更多。然而,合并往往會帶來企業文化問題和其他遺留問題,這將使整合變得復雜,船東可能會質疑大型管理公司將如何在改善服務的同時應對這些挑戰。”
Ian Beveridge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說:“我認為大型船舶管理業務的整合并不一定會產生重大價值,尤其是對客戶而言。
整合利弊
Mathavan Subbiah進一步解釋了整合利弊。
他說:“過渡規劃和調整運營模式(尤其是程序和系統方面)至關重要。結構合理的運營模式可確保標準得以維持,流程得以精簡,合并后的實體能夠管理日益增加的復雜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協同作用,確保運營效率。合并的真正優勢不在于購買增長,而在于利用數據、創新和專業知識,為船東和整個海運業創造可持續的、面向未來的價值。”
Mathavan Subbiah認為,船舶管理公司的增長不應局限于增加船舶數量或收入,而應著眼于實現長期價值。
他和Mark O'Neil就這類交易的缺點達成了共識:除了企業文化沖突,還要考慮遺留問題和融合的挑戰。
Mathavan Subbiah說,價值觀、領導風格和運營方式的差異構成了挑戰。
Mathavan Subbiah說:“當具有不同文化的公司走到一起時,可能會擾亂日常運營,導致效率低下,最終拖慢合并后的整合進程。此外,合并也可能導致客戶重疊,使關系復雜化并引起摩擦,特別是當股東利益不一致的情況下。”
Mathavan Subbiah認為:“在去碳化、數字化、船員福利、多樣性和適應監管變化等方面實現流程標準化并采取統一行動,將比單純的合并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這些挑戰需要行業的集體承諾和前瞻性思維,以建設一個更具可持續性的未來。”
Mathavan Subbiah認為,Synergy Marine集團的責任是通過優先考慮創新、環境管理和船員福利,確保該行業不僅能夠生存下去,而且能夠蓬勃發展。
全球十大船舶管理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時至年末,勞氏日報(Lloyd’s List)即將發布最新全球十大船舶管理公司及管理者名單。鑒于今年發生的幾起整合事件,尤其是今年1月,Synergy Marine宣布與慧洋海運達成合作,成立一家名為Wisdom Synergy Ship Management的合資公司。這家新成立的公司總部將位于新加坡,新公司的主要職責將是為慧洋航運旗下自有的干散貨船隊提供船舶管理服務。此舉將加大Synergy Marine公司的船隊規模,有望成為全球最大船管公司。今年的名單將會出現哪些巨大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2023年全球十大船舶管理公司及管理者名單:
1.Bjorn Hojgaard,Anglo-Eastern
(中英船舶管理公司)
2.Kishore Rajvanshy,Fleet Management
3.Rajesh Unni,Synergy Marine
4.René Kofod-Olsen,V.Group
5.Ian Beveridge,Bernhard Schulte Shipmanagement
(貝仕船舶管理公司)
6.Mark O’Neil,Columbia Ship Management
(哥倫比亞船舶管理公司)
7.Finn Amund Norbye,OSM Thome
8.Carl Schou,Wilhelmsen Ship Management
9.John-Kaare Aune,Wallem Group
10.郭金魁,Seacon Shipping Group
(洲際船務集團)

為你推薦
最新!多家航運公司及船只遭制裁!

美國財政部官網顯示,由于涉及伊朗石油運輸,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最新已將10家實體及13艘船只列入OFAC的特別指定國民(SDN)名單。...
2024-11-18 06:23:42
武漢海事法院與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簽署工作協作機制備忘錄

11月15日,武漢海事法院與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簽署《關于構建工作協作機制的備忘錄》。武漢海事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申騫,蕪湖法庭庭長潘曉帆,立案監督庭副庭長袁溥等;協會總經理宋春風、副總經理劉宇彤、理賠委員會主任周佑生等參加會談并出席簽約儀式。...
2024-11-15 20:12:07
中秘兩國元首宣布錢凱港開港

當地時間11月1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在利馬總統府以視頻方式共同出席錢凱港開港儀式。
習近平主席和博魯阿爾特總統聽取兩國交通運輸部門負責人分別作情況匯報...
2024-11-15 19:23:21
中國船燃助力沙鋼船隊實現首單生物燃料加注

11月11日,在全球航運業綠色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船燃助力,沙鋼船隊MV“Beauty Lotus”輪,在新加坡
完成首單B24生物燃料,加注作業,標志著,中國船燃與沙鋼物流,在綠色航運領域的深化合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24-11-15 06:35:25
中國船燃牽頭成立可持續船用燃料聯合研發中心

11月13日,“可持續船用燃料聯合研發中心”,(以下簡稱“聯合研發中心”)成立儀式,暨可持續燃料發展戰略學術交流會...
2024-11-15 06:29:01
我國首個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大模型“文鰩”在廈門發布

響應國家海洋強國戰略,推動人工智能與船舶海洋領域的深度融合,國內首個船舶與海洋工程行業大模型——“文鰩”大模型于11月10日在廈門盛大發布。...
2024-11-14 20:25:57
班輪公司注意!買家聯盟第二輪招標來了!

隨著全球航運行業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環保壓力,航運業的“綠色轉型”逐漸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特別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需求,使得零排放船舶技術成為行業轉型的關鍵。...
2024-11-14 20:17:32
BIMCO發起拆船聯盟以推動變革

BIMCO已發起“拆船聯盟”,旨在加速拆船的安全和環保。該聯盟將協調拆船行業和航運行業的需求,推動《香港國際安全與無害環境拆船公約》(HKC)的全球實施。 ...
2024-11-14 19:17:08
新一輪打擊“影子船隊”措施將至,歐盟考慮攔截可疑船只

歐盟沿海國家對潛在的環境災難的日益擔憂,促使布魯塞爾在制裁執行方面采取了更強硬的態度,預計將出臺新的有針對性的制裁措施...
2024-11-14 19: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