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能源命脈承壓:關鍵航道面臨多重風險挑戰
2025-09-16 19:52:32
來源:中國遠洋海運e刑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AI生成畫面
咨詢公司Rystad Energy最新分析指出,全球能源安全正面臨日益嚴峻的威脅。作為石油與天然氣運輸的主要命脈,全球五大關鍵海上要道正因沖突、海盜活動及環境危害承受著與日俱增的風險。2023年,這些要道每日運輸的石油及制品約達7130萬桶,液化天然氣約260億立方英尺。至2024年,上述數字已分別降至6500萬桶、248億立方英尺,清晰地揭示了全球最具戰略意義水域的局勢正日趨不穩。
近期油氣運量下滑,部分源于也門沿岸胡塞武裝襲擊、伊以緊張局勢等短期沖擊,但亦顯露出市場長期結構性變化的跡象。為應對不穩定局面,貿易商與各國政府正推動石油運輸轉向好望角及替代航道。得益于國內產量增長,美國所受風險相對較低;而嚴重依賴霍爾木茲海峽與馬六甲海峽的亞洲及歐洲則面臨更大挑戰。
Rystad Energy上游研究部門高級分析師Mrinal Bhardwaj 表示,“我們已甄別出五大風險最高的‘咽喉要道’,評估了其面臨的威脅,并闡述了這些區域對全球能源市場的深遠影響。任何一個要道的中斷,都可能破壞供應鏈,引發能源價格飆升,并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創。”
與此同時,保險費與運費的顯著上漲,已反映出市場對海上風險的擔憂。任何主要航道的完全關閉,仍將引發極端價格波動,并考驗全球能源供應鏈的韌性。全球約四分之三的石油需求經由海上運輸,其中四分之一通過馬六甲海峽,五分之一通過霍爾木茲海峽。
◆ 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是全球首要貿易航道,年處理油氣運輸量約達2400萬桶/日。作為連接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咽喉水道,該航線是中東原油與液化天然氣輸往亞洲主要消費國的核心通道。其中,中國占該航線原油及凝析油進口總量的50%,為最大進口方;沙特阿拉伯則以25%的份額位居出口首位。2020年至2024年,經該航道的油氣量已增加210萬桶/日。盡管該航道面臨海盜襲擾,但今年尚未發生重大安全事件。
◆ 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地處伊朗北部與阿曼、阿聯酋南部之間,其戰略地位舉足輕重。全球約五分之一的海上石油及凝析油貿易,以及中東近半數的石油及凝析油產量(約1400萬桶/日)均經此水道運往中國、印度等亞洲主要市場。
具體而言,沙特與阿聯酋每日約半數的石油及凝析油出口,以及中國四分之一的石油及凝析油需求,均依賴該海峽運輸。同時,霍爾木茲海峽亦是液化天然氣運輸的關鍵通道,全球約五分之一的液化天然氣出口經該航道。卡塔爾每日約三分之二的天然氣產量(約163億立方英尺)通過該航道出口至中國、印度與韓國等國。過去五年,中國經霍爾木茲海峽進口的液化天然氣激增約2.5倍,達到27億立方英尺/日。
Bhardwaj指出,“近期伊朗與以色列的沖突凸顯了霍爾木茲海峽的戰略重要性。一旦該海峽關閉,中東近半數的石油出口將受阻,全球油氣運輸將遭受重創。此舉勢必引發全球油價飆升,推高石油依賴國的能源進口成本,進而沖擊整個油氣供應鏈。
為對沖此類風險,區域內國家已開辟替代石油運輸路線。其中包括沙特阿拉伯的東西原油管道(日輸送能力500萬桶)、阿聯酋的阿布扎比原油管道(日輸送量180萬桶),以及伊朗的Goreh Jask管道,為繞開霍爾木茲海峽提供了出口選擇。
◆ 蘇伊士運河與曼德海峽
曼德海峽已成為中東地區第二大咽喉要道,亦對全球油氣貿易穩定性構成潛在威脅。該狹窄水道連接紅海、亞丁灣與阿拉伯海,是船舶經蘇伊士運河駛入印度洋的必經之路。埃及的蘇伊士運河與日輸送量達250萬桶的蘇麥德輸油管道,共同構筑了紅海與地中海之間的能源動脈,構成全球能源流動的關鍵一環。
在2023年末胡塞武裝針對商船及油輪發動一系列襲擊前,曼德海峽的石油海運貿易量約占全球總量的12%。然而,2023年12月襲擊事件激增,導致該海峽日均航運量在短短6個月內銳減近50%,此后運量持續低于正常水平。
一旦曼德海峽完全關閉,船舶將被迫繞行好望角。此舉將大幅延長航行時間與推高貨運成本,給本已承壓的全球能源供應鏈帶來更大挑戰。
◆ 土耳其海峽
土耳其海峽是連接地中海與黑海的戰略要沖,對全球能源運輸至關重要。該海峽由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組成,地處歐亞分界,完全由土耳其掌控,是里海地區及俄羅斯向歐亞市場輸送石油與液化天然氣的主要中轉樞紐。
土耳其海峽的石油運量約占全球的5%,凸顯其戰略地位。2023年,約有350萬桶/日的原油及5億立方英尺/日的液化天然氣經此航道。預計2025年運輸量將維持在該水平線。
然而,近年來土耳其海峽的石油運量波動顯著。疫情后,2020年通航量為350萬桶/日,2021年降至340萬桶/日,2022年受俄烏沖突影響進一步下滑至320萬桶/日,其中烏克蘭出口量估計減少10萬桶/日。2023年運量回升至340萬桶/日,2024年保持穩定,但全年完整數據尚未公布。
俄羅斯仍是該航道的最大原油輸出國,占比約40%,另有約六分之一的過境原油輸往土耳其本土。
為對沖潛在干擾,區域內已開辟替代路線。Baku-Tbilisi-Ceyhan輸油管道將阿塞拜疆里海原油輸送至土耳其地中海港口Ceyhan。另一選擇是此前關閉、近期計劃重啟的伊拉克-土耳其輸油管道,用于出口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地區原油。
盡管地位關鍵,土耳其海峽仍面臨運營與地緣政治雙重風險。其航道狹窄蜿蜒,增加了海上事故與原油泄漏的概率;而地區緊張局勢與政治干預,則持續對該航道的穩定與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 好望角
位于南非南端的好望角,已成為全球海上貿易的關鍵替代航線,目前承擔著全球約8%至10%的航運量。2023年,途經該航線的石油總量降至600萬桶/日,低于2021年的700萬桶/日,主因是中國需求放緩、非洲各國產量下降,以及印度等國轉向俄羅斯原油采購。
然而,2024年局勢劇變。隨著胡塞武裝在曼德海峽及蘇伊士運河的襲擊持續升級,船舶紛紛改道繞行紅海,致使好望角航線的石油運輸量激增近50%,達到870萬桶/日。其中,約40%的原油運往中國,約三分之一來自美國,近四分之一來自南美。此外,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中東產油國亦將大量原定經蘇伊士運河運往歐洲的原油,改道好望角。
盡管運費更高、航程更長,但鑒于其安全風險較低,貿易商正愈發青睞好望角航線。相較全球其他海上咽喉要道,目前好望角仍是原油運輸最為安全的通道之一。

為你推薦
印度最大碼頭運營商禁止受制裁船只入港

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最大的私人碼頭和港口運營商阿達尼集團(Adani Group)已向所有運營商發出通知,宣布禁止所有受制裁船只參與其旗下所有業務運營。...
2025-09-14 20:36:00
甲醇采購對小型船東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

航運界網消息,海事與海工領域安全技術培訓的領先提供商Stream Marine集團的替代燃料業務部門Stream Marine Technical警告稱,對于規模較小的船東而言,甲醇采購正變得“極具挑戰性”。...
2025-09-11 21:05:55
超1億立方米!我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項目獲突破

9月10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我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項目——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項目,累計封存二氧化碳突破1億立方米。...
2025-09-10 20:52:19
WSC:全球超11%集裝箱存在安全問題

近日,世界航運理事會(WSC)最新發布的數據,再次將集裝箱貨物申報不實或包裝不當這一行業長期難題推向公眾視野。該行業組織基于港口國檢查數據指出,經排查,存在潛在安全隱患的集裝箱占比已突破11%...
2025-09-09 20:34:41
蕪湖首批老舊營運船舶拆解補貼發放完畢

9月9日,記者從蕪湖市港航(地方海事)管理服務中心獲悉:截至目前,蕪湖市順利完成首批57艘老舊營運船舶拆解報廢更新補貼資金發放工作,共計4360 69萬元...
2025-09-09 12:04:35
宜昌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布局情況介紹

《宜昌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22-2026年)》(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宜昌市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布局為“一基地四園區”,一基地為宜昌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創新運營基地...
2025-09-09 06:44:22
曼德海峽通行量創下紅海撤離以來最高水平

曼德海峽的船舶通行量在上月達到自2024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彼時,航運公司在2023年末胡塞武裝首次發動襲擊后集體撤離了這一海域。...
2025-09-05 19:32:30
航運環保新規推升行業運營成本攀升

步入本世紀以來,航運業監管法規密集出臺,持續推高行業成本,其具體影響因船型、航線及運營區域而異。航運經紀公司Gibson在其最新周報中指出,過去數年,航運市場始終承受著巨大的監管壓力。...
2025-09-04 20: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