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辭:P3聯盟并不存在壟斷
2014-03-11 08:12:34 來源:北京商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航運巨頭近來的大船之戰、聯盟締結,給本已低迷的市場蒙上了“過剩、壟斷”的危機感。對此,日前,馬士基(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彥辭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P3聯盟并不存在壟斷,且聯盟內成員依然是競爭關系。
在航運大佬們看來,其大船入海等系列動作是出于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打算。馬士基集團日前發布的財報顯示,其航運板塊2013年盈利15億美元。專訪中,彥辭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在盈利總額中,中國占了很大比例,其中馬士基航運的出口貨量中,超1/3是來自中國。而至于其整體的盈利邏輯,“主要是做到了節約成本”。“2013年的運價較2012年有所下降,馬士基航運全球節約成本19億美元,這其中,14億美元是來自燃油成本的節約。”彥辭說。
據其介紹,僅是在燃油成本上,主要受益于燃油價格走低及慢速航行降低了油耗。“減速航行之前,兩目的地之間可能需要8搜船,減速后,可能就需要9艘船,路上所載貨量有所增加,可以提高船舶使用效率。”彥辭解釋說,另一方面,僅“油價的下降帶來的成本節約大概有6億美元”。數據顯示,去年,馬士基方面平均運價下滑了7.2%,貨量增長4.1%,燃油消耗減少了12.1%。
此外,彥辭坦言,去年備受關注的馬士基3E級大船也對公司業績有所幫助。據了解,3E級船舶運力達1.8萬個標準集裝箱,其單箱成本要比上一代馬士基船降低26%。然而,就在馬士基去年多艘3E級船集中殺入市場時,曾引發業界對過剩的恐慌,該公司也承認,由于多艘大船交付,船舶運力增加了0.2%。更值得注意的是,馬士基今明兩年還將有16艘總運力為28.8萬TEU的3E船陸續交付。
對于業界的過剩焦慮,彥辭稱,該公司主要通過退租、拆船、逐級替換等方式調整運力。“去年底,我們退租了14艘。2013年雖然有4艘3E級船進入市場,但總體來看,減少了22艘。”另外,從2011年起,馬士基已三年沒再有新的船舶訂單。
在業界看來,航運巨頭的大船計劃其實還另有所謀,即推進大聯盟的形成。近期,國際航運業的三大航運聯盟引發業界較大關注,其中,P3以其匯聚了馬士基等國際前三大航運龍頭而陷入“壟斷”的爭議中。
“P3僅是一個東西航向上的聯盟,其純粹是運營上的合作,而不涉及商業內容。在銷售、市場和定價等方面,馬士基與地中海和達飛三家公司還是非常激烈的競爭關系。”彥辭進一步解釋說,“運營上的合作將由一個獨立的網絡中心操作,其獨立于三家公司之外,如同一個黑匣子(產品庫 求購 供應),負責航運網絡設計、管理等。”他強調稱,P3目前還在審批的過程中,公司現在做的主要是盡所能來配合審核。“如果獲得通過的話,P3將成為亞歐航線上最大的聯盟,但亞洲到北美航線上最大的是CKYHE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