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登C位:船舶航運智能化進行時
2025-10-18 21:53:43
來源:中國船檢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在全球航運業與船舶智能化轉型浪潮奔涌向前的當下,人工智能(AI)技術正以顛覆性力量重塑行業未來圖景,成為驅動產業變革的核心動能。2025年7月29日,中國船東協會數智航運專業委員會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大會上,行業專家們一致將目光聚焦于AI領域,直言其將是未來船舶智能化發展的“主引擎”。僅隔一日,日本造船巨頭今治造船與淺川造船對外宣布,將于近期啟動“AI代理系統”實驗,旨在通過AI技術自主完成船舶設計圖、報價單生成及材料采購等流程,從而大幅削減從船舶設計到采購等環節的工時和人力成本。人工智能已被推上了船舶行業智能化發展的C位,它不再是PPT里的未來時,而是決定下一輪全球航運智能化競賽的現在進行時。
紙面到云端的變革
在全球貿易體系深度重構與科技革命加速演進的雙重驅動下,航運業與船舶業正經歷數字化變革。這場變革不僅重塑了傳統作業模式,更催生了以數據為核心的新型生產要素。
從紙到云,航運業數字化的“上半場”。經過多年的發展,航運與船舶業已實現了將“紙面流程”搬上云端的轉變,完成了數字化的原始積累。電子提單(e-B/L)率先在區塊鏈上安家,TradeLens、GSBN等平臺讓一票貨物的權利憑證從“隨船漂”變成“隨鏈跑”,貨物提單流轉時間從平均耗時7~10天壓縮至分鐘級;電子航海日志(e-Logbook)把船員手寫條目實時同步給船級社,電子檢驗報告、電子簽章讓船舶證書在手機里就能一鍵下載;機艙、貨艙、甲板上的溫度、壓力、轉速傳感器,與PLC、SCADA系統連接,把主機、輔機、鍋爐的每一次“心跳”寫進數據庫,構成了最早的“船舶數字孿生”;港口智能管理系統(TOS)與無線射頻識別(RFID)、二維碼、OCR識別聯動,把2萬TEU的堆場變成可秒級盤點的“數字樂高”。這些“紙質轉線上”的工程,使船舶資產、航行數據、貨運單證第一次具備了“可計算”的形態,標志著航運業完成了從“紙張時代”到“數據時代”的大步跨躍,也為后續更深層次的智能化奠定了互聯互通的底座。
然而,隨著行業智能化的深入發展,行業法規的逐步鎖緊,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的增加,這套“初級數字化”體系的裂縫迅速放大,已無法滿足當下行業的發展需求。
第一,數據維度“不夠用”。設計CFD、建造MES、運營FMS、監管PCS四大系統各說各話,電子提單、傳感器日志、檢驗證書、氣象報文格式、頻率、口徑格式不一,無法拼成一條覆蓋船舶30年壽命的“數據鏈”;船體結構疲勞計算結果無法回流到運營階段,導致“設計-運營”斷層。
第二,決策深度“不夠用”。傳統節能軟件依賴固定閾值與專家規則,面對實時變化的海況、油價、碳價、租船合同,只能給出“保守但平庸”的航速/縱傾優化方案;港口TOS無法預測惡劣天氣導致的船舶晚到,堆場機械空轉率高達30%,班輪準班率跌破60%。
第三,知識更新“不夠用”。國際海事組織(IMO)、船旗國、船級社、保險公司發布新的法規、通函、理賠指引,船員與岸基管理者靠人工檢索、培訓、郵件轉發,更新速度遠遠落后于風險變化。一句話,行業已經從“缺數據”演變為“缺智能”,碎片化的數字化底座已無法支撐航運業在低碳、韌性、成本三重擠壓下的生存競賽。
于是,AI技術成為把散落的“數據珍珠”串成“決策項鏈”的隱形金線。首先,多模態大模型打通了跨系統、跨介質的語義鴻溝:它可以在同一向量空間里,把800頁IMOPDF法規、20萬條AIS軌跡、焊縫X光片、主機振動信號、港口潮汐報文統一編碼,形成真正的“船舶級”數據湖;設計階段的CFD云圖、建造階段的焊縫缺陷、運營階段的油耗曲線第一次可以在一個語義坐標系里對話。其次,深度強化學習讓船舶像AlphaGo一樣自己“長棋譜”,15秒內重算10萬條航線,綜合考慮風浪、油價、碳價、租約獎罰、港口窗口,給出“減速+繞航+加裝碳捕捉”組合策略;生成式AI還能實時生成“天氣—市場—機械”三維風險矩陣,供岸基與船端共同決策。更關鍵的是,AI系統具備終身進化能力,每航次后,大模型自動微調;法規更新當天,差異補丁即可推送到船端,船員通過AR眼鏡即刻獲得最新維修指引,船級社遠程核驗。數字孿生不再只是“可視化大屏”,而是擁有了“自主神經系統”;電子提單不再只是“無紙化單據”,而成為AI驅動供應鏈金融的動態信用憑證;傳感器網絡不再只是“狀態記錄器”,而是實時反饋給AI進行預測性維護的生命體征監護儀。至此,航運業的數字化完成了從“記錄業務”到“驅動業務”的質變——紙質時代的航運業,正在AI的熔爐里被重新煉成一個持續進化的“智能生命體”,為全球貿易的黃金航道點亮了下一程的燈塔。
數字到智能的躍遷
從基礎數據采集到智能決策系統,從單點技術突破到全鏈條協同創新,行業正沿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路徑加速演進,而AI技術的深度融合將成為推動產業躍遷的關鍵引擎,數據、算法、平臺、合規則是支撐這場躍遷的剛性骨架。
數據層,多源異構數據的體系化匯聚。AI在航運與船舶領域的應用,其基礎在于高完整性、高一致性的數據供給。當前數據層已形成覆蓋船舶全生命周期的采集體系,從船端到岸端、從法規到營運,盡數收羅其中。AIS信號每秒刷新一次,為每艘船繪制厘米級軌跡;船載傳感器覆蓋主機、輔機、鍋爐、壓載艙,實時上傳轉速、溫度、壓力、含氧量;港口與船廠的IoT節點則把岸橋、堆高機、門機的作業節拍、能耗、故障碼統統接入5G回傳鏈路。此外,還有法規文本,包括IMO通函、船旗國指令、船級社規范、保險條款等,被解析成語料塊。多源異構的數據過去像散落的珍珠,如今通過統一時空坐標、統一語義標簽,被串成了一條“船舶全生命周期數據鏈”:從鋼板切割到拆船壓塊,每一個動作、每一次波動,都為AI提供了可訓練的“燃料”。
算法層,讓機器長出航海大腦。數字孿生引擎先把物理船舶克隆成虛擬副本,實時映射吃水、縱傾、船體應力,成為所有算法的試驗沙盒;大語言模型則把數百頁的IMO文件、數十萬條海事案例、船員手冊統統“吞”進參數,搖身變成隨船法律顧問,可秒答“某航線是否滿足 CII”或“某缺陷能否推遲到下次塢修”。時序預測網絡專攻“下一小時、下一港口”的場景——主機軸承溫度、碼頭潮汐窗口、集裝箱延誤概率,都在它的射程之內;深度強化學習則更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船長,通過數百萬次模擬航行,自己摸索出“減速+繞航+動態壓載”的節能組合拳,成功實現節能效果。四類算法各司其職,又相輔相成,孿生體提供仿真環境,語言模型生成可解釋決策,時序預測給出風險概率,強化學習輸出最優策略,共同構成AI航運的“算法艦隊”。
平臺層,把復雜留給云端,把簡單交給用戶。算法再強大,也需要一個“航母甲板”來起降。于是,平臺層應運而生,把碎片化的技術與業務場景打包成“即插即用”的SaaS服務。中船集團推出的“智海 · 圖靈”基座,集成了數字孿生、大模型、強化學習三大引擎,船東只需上傳船舶三維模型與歷史運營數據,1小時即可生成專屬AI船長;中遠海運的“船視寶”則將AIS、氣象、港口、市場運費整合成一張動態航線收益圖,輕點鼠標即可模擬不同航速下的碳排與利潤。在船廠端,智能平臺可把設計、采購、建造、質檢數據流打通,AI可在云端并行優化船型、審圖、物料清單,設計周期大幅縮短。無論是船東、船廠還是港口,都只需打開瀏覽器或App,就能把復雜的AI算力、數據治理、版本更新交給平臺,自己專注核心業務。
安全合規,讓AI在波濤之上也系好安全帶。當AI開始掌舵,安全與合規就成了壓艙石。區塊鏈追溯首先為數據加鎖:從AIS原始報文到主機傳感器曲線,每一次寫入都生成不可篡改的哈希值,確保訓練數據可溯源、可審計;一旦出現模型誤判,也能迅速定位“問題批次”。船級社認證框架則把“黑盒”算法變成“白盒”標準,通過檢驗的船舶可獲得“數字船級符號”;中國船級社還建立了“可信數據空間”,船東、船廠、港口、監管、保險五方節點共同維護一條聯盟鏈,每一次更新/升級都要經過多方共識簽名才能上船。與此同時,國際保賠協會正在試點“AI 責任險”,為因算法錯誤導致的貨損、延誤、污染提供限額賠償,真正讓航運業的智能化升級既跑得快,又系得牢安全帶。
探索到應用的蝶變
AI技術的應用場景正在深度嵌入船舶的“全生命周期”。在設計構思階段驅動船型生成,在鋼板切割階段指揮數字孿生車間,在遠洋航行階段執行自主航行與能效優化,在靠港維保階段預判故障并觸發供應鏈,實現設計、建造、運營、維護的無縫智能閉環。
概念與設計階段,AI正重塑船舶誕生的“第一公里”。AI 輔助船型生成系統可將過去實船的航速-油耗曲線、EEDI基準線、港口吃水限制、貨類需求密度以及鋼材期貨價格等異構數據,統一映射到同一高維設計空間;多目標遺傳算法在分鐘級內完成數千次迭代,直接輸出兼顧低EEDI、高載貨量與建造成本的帕累托前沿方案,使早期方案鎖定時間大幅縮短。隨后,智能CFD仿真接過接力棒,基于深度神經網絡構建的湍流代理模型,在保持95%精度的同時,將傳統RANS求解耗時大幅縮短,設計師可在當日完成多工況阻力、伴流與空化敏感性分析,并即時反饋給船型生成器形成閉環優化。當船體主尺度趨于凍結,法規合規預檢大模型即刻啟動——它對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MARPOL)以及各船級社最新通函進行語義切片,自動比對三維模型與規范條文,在極短時間內標紅穩性不足、消防分區缺失或救生艇布置沖突,并給出可編輯的修正建議;審圖周期也將大幅縮短,極短時間內便可完成首輪合規確認,大幅降低后期設計返工風險。例如,馬士基公司的“AI Hull Optimizer”平臺,該平臺基于200余艘歷史船舶的CFD結果、EEDI數據庫、航線吃水限制及甲醇燃料艙布置約束,30分鐘內生成數千個船型方案,最終篩得3組主尺度,使EEDI得以降低、貨艙容量得以提升、船模試驗周期大幅縮短。
建造與檢驗階段,數字孿生車間成為整條生產線的“隱形總工”。虛擬船殼與機電模型以毫秒級頻率同步現場IoT數據,包括鋼板溫度、焊接電流、分段定位偏差、龍門吊負載等,一旦發現實際曲線偏離孿生體預測帶,系統立即觸發工藝參數重算,機器人自動補償焊接間隙或調整裝配胎架,缺陷在形成實體前即被“蒸發”。緊隨其后的AI質檢機器人,搭載視覺模組與自研焊縫缺陷識別模型,實現極高的準確率實時圈出咬邊、未熔合、氣孔,并在焊縫旁投射AR警示;同一工位的人工復檢將大幅減少,單船工時大幅縮短。當分段合攏完成,智能檢驗助手即刻啟動,多模態大模型把三維掃描點云、超聲回波、法規條文及歷史缺陷庫一并“讀入”,幾十秒內輸出中英雙語檢驗報告、缺陷定位圖與整改優先級,船級社驗船師只需在平板上電子簽名即可放行,把原本數天的檢驗流程將可壓縮至幾小時,實現了“建造-檢測-合規”閉環的毫秒級節拍。例如南通中遠川崎的“數字孿生+AI質檢”智能船廠,其建立了1:1虛擬船體-機電模型,實時對接2300個IoT節點(焊接機器人、環境溫濕度儀等),當實測分段錯位超過預設區間值時,系統將自動調整胎架頂升補償。其還部署了多臺AI視覺機器人,搭載8K工業相機與自研焊縫缺陷模型,覆蓋90%焊縫。
運營與維護階段,船舶被賦予“自感知、自決策、自進化”的數字生命。駕駛臺內,自主航行決策系統融合AIS、固態雷達、全景視頻與電子海圖,構建360°實時態勢圖,可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會遇態勢評估并生成避碰航線,有效降低碰撞風險概率;貨艙里,智能貨物管理模塊基于港口擁堵指數、潮汐窗口與租船合同罰金條款,提前預測到港延誤,有效壓縮滯期費,降低成本。機艙內,AI以振動、油液光譜、紅外熱像三維數據為輸入,為主機、輔機建立剩余壽命分布,提前推送“按需檢修”工單,單船維護費大幅降低;同時,備件供應鏈AI依據故障概率曲線和鋼材期貨價格,自動觸發采購并鎖定最優批量,庫存持有成本得以下降。每一次靠泊后,大模型驅動的維保知識庫實時同步IMO最新通函、船級社技術通告及保險理賠案例,船員戴上AR眼鏡即可查看設備專屬維護指引,確保岸基與船上始終執行同一套最新標準,讓船舶在30年的生命周期內持續逼近“零事故、零停航、零超排”的理想狀態。例如,法國達飛海運(CMA CGM)與互聯網科技公司谷歌(Google)合作,以加速AI在達飛海運全球業務中的整合。根據協議,雙方合作開發的每個程序和工具都旨在協助用戶在多個關鍵工作流程中進行決策,作為合作內容的一部分,達飛海運將積極致力于優化航線、集裝箱處理和庫存管理,以確保高效、及時地交付貨物,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碳足跡。
為你推薦
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影響:運輸距離更長區域化程度降低
航運界網消息,根據DHL全球連通性指數(Global Connectedness Index),特朗普2 0關稅政策似乎對全球供應鏈產生了與普遍預期相反的影響,貿易并未呈現區域化趨勢。...
2025-10-17 19:00:08
歐洲大港罷工暫停,160艘船積壓!
作為比利時主要的航運樞紐,安特衛普與布魯日港口當局于 10 月 15 日宣布,港口暫時緩解了持續多日的罷工局面。港務局預計,未來幾天內海事交通將逐步恢復正常。...
2025-10-17 08:40:52
“除了中國沒有選擇”,美國港口協會公開反對特朗普關稅
近日,美國港口管理局協會(AAPA)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上周提出的港口設備收費修訂案做出了正式回應。...
2025-10-17 08:38:14
UNCTAD預警:全球航運業面臨不確定性加劇與成本攀升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近日發布的《2025年海運評論:在動蕩環境中穩步前行》報告指出,全球航運業正步入增長乏力、成本攀升與不確定性加劇的階段。該行業承運全球逾八成的貿易貨物。...
2025-10-16 21:00:08
特別港務費落地:拆解美國航運資本鏈重構全球海運博弈邏輯
10月14日凌晨,交通運輸部官網發布《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實施辦法》(簡稱《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2025-10-14 20:49:39
“珠中江陽”海洋牧場智能裝備創新聯盟正式成立
10月13日,“珠中江陽”四市海洋牧場智能裝備創新聯盟成立暨海洋牧場裝備成果對接會在珠海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珠海市海洋發展局...
2025-10-14 20:45:46
鹿特丹港罷工暫停,船舶積壓嚴重
荷蘭鹿特丹港負責集裝箱操作的綁扎工人,已接到法院在未來四天復工的指令。此前,工人雇主與相關企業組成的聯盟向法院提起訴訟,指出罷工造成的影響已超出合理范圍,可能對供應鏈構成嚴重威脅。...
2025-10-14 20:42:34
應對中國“港務費”,多家航企澄清:美國資本持股不超25%
隨著中國針對與美國相關船舶征收“船舶特別港務費”的措施正式生效,西方航運公司迅速進入自我排查與澄清模式。多家在美上市及擁有美國投資者的知名航運公司日前紛紛發表聲明,強調自身“非美屬性”...
2025-10-14 20:3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