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金融服務為航運業“添磚加瓦”
2013-12-03 07:43:07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經歷了金融危機效應引發的五年低潮期后,全球航運業復蘇勢頭開始隱現。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截至2013年11月29日,今年以來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已從去年末的700反彈至1821,升幅達到160%。
伴隨著國際需求的復蘇,國內航運業“百廢待興”,但受制于長期持續低迷的航運市場情況,及金融危機以后國內銀根逐漸收緊,相關企業的財務壓力日益顯現。
應市場需要,交通銀行依托強大的經營網絡、完善的集團架構、多樣的服務機構(如交銀租賃、交銀信托等),推出“蘊通財富”航運金融服務方案,致力于為航運產業鏈上的各類企業提供一體化、綜合性、全流程的專業金融服務。
據交通銀行內部人士介紹,自2009年交行在業內率先成立總行層面的航運金融部以來,其在水運、造船、港口三大航運核心行業的信貸資源投入年均增幅遠高于其他行業。
伴隨著業務量的增長,交通銀行還非常注重以產品創新提升專業化航運金融服務能力,先后完成船舶租約融資、人民幣項下出口買方信貸、保稅區單船租賃、人民幣項下保稅區SPV船舶租賃、船舶境外應收款融資、船舶行業出口風險參與等多項業內首單業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提供方便二手船交易結算服務的銀行和獨家提供航運行業電子化支付結算服務的銀行。
交通銀行相關人士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交行領先同業的航運行業運雜費電子化結算平臺,就是針對航運產業鏈上的港口、水運、貨代、船代等各類企業特有的收付結算模式、現金流轉途徑度身定制的創新產品。交行充分發揮自身在資金結算和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獨特優勢,依托電子化渠道幫助航運企業改變目前較為落后結算模式,解決“對賬繁、收款慢、費用高”等各種問題,通過“練好內功”、降低運營成本,更好應對市場變化。
作為交通銀行的主要客戶之一,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青島前灣”)是一家國內知名的集裝箱碼頭公司,也是世界最大集裝箱碼頭企業之一。
青島前灣2009年開始使用交行“蘊通財富”服務,在保證主業資金需求得以滿足的前提下,實現了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提高服務水平的目標。
青島前灣總經理李成祚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公司多年以來一直和交通銀行合作,先后于2007年發行一年期10億融資券、2011年發行13億元中期票據,2012年依托交行境外機構,在香港市場成功募集22億元人民幣資金,不斷健全自身境內外、跨市場融資渠道。近期,青島前灣又在電子化結算領域與交行開展創新合作,攜手為其客戶提供無現金、一站式、高效率的線上服務。
上述交行內部人士又稱,除了上述各類特色服務外,對于普遍以出口業務為主的我國船舶企業,交行還構建了融資避險、工具避險兩類匯率管理產品體系,幫助船舶企業通過提前收匯等方式,鎖定匯率成本,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各類商業銀行服務外,交通銀行還可攜手交銀租賃公司,共同為航運企業設計租賃方案,通過直接租賃、售后回租、經營性租賃等方式幫助企業改善負債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或聯合交銀信托公司,為企業提供期限、條件、用途更為靈活的信托融資服務。
正是由于在航運金融領域的創新實踐,交通銀行連續獲得了國際最為權威的航運金融媒體《海事金融》(Marine Money)頒發的2011和2012年度創新交易大獎,以及2012年度海洋工程融資交易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