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船重工熱衷跨界發展
2013-07-22 07:51:0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曾承造我國首艘航空母艦的中船重工,去年吸管產量超過300億根,成為全球產量最大的吸管生產企業——
鵬力科技集團吸管生產車間。 資料圖片
航母、吸管……是的,看起來如此不搭界的兩個產品,卻出自同一家企業——承造了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同時也是全球產量最大、產品種類最全的吸管生產企業。對,就是我們平時喝飲料用的那種塑料管,而不是什么船體零部件。
別小看這售價只有幾分錢的吸管。去年,中船重工第七二四研究所下屬鵬力科技集團的吸管產量超過300億根,產值4億余元,占據了全球高端吸管1/5的市場。通過發展吸管這樣的非船產業,在造船市場持續低迷、行業利潤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中船重工今年上半年利潤總額卻逆勢上漲了6.3%,在剛剛公布的《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中的排名也比上年提升了17位。
跨界最初就是為了生存,但也不能像沒頭蒼蠅似的亂“跨”
一個造航母的企業,怎么生產起吸管來了?“企業跨界,最初就是為了生存。”七二四所所長周希辰說。20年前的七二四所,軍品任務減少,員工待遇不好,幾個技術骨干接連帶著技術跳槽或“下海”。
為了提高企業盈利能力,七二四所開始到民品市場上尋找機會。憑借軍工技術優勢,七二四所最先拿到的訂單是家電生產線。“空調、冰箱、洗衣機……各種家電生產線我們都造過。”周希辰說。
正是因為造生產線建立起的市場聲譽,七二四所吸引來一家臺灣企業。周希辰說:“當時中國還沒有能力制造吸管生產設備。國外企業對我們搞技術封鎖,設備賣得很貴。這家臺灣企業就找到我們,問我們能不能自主研制一套吸管生產設備。”
經過艱苦的技術攻關,七二四所成功造出了中國第一套吸管生產設備,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國第一家吸管生產設備供應商。2000年,為了方便市場化運作,七二四所組建鵬力科技集團,吸管設備是其主業之一。“后來,在和吸管生產企業接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生產吸管更賺錢,與其為他人做嫁衣,還不如自己直接生產吸管!”七二四所副所長、鵬力科技集團總經理吳興旺說。
沒想到,這個自然而然的提議,首先遭到了員工的質疑:“咱們可是搞高精尖技術的,而且不是一般的高精尖,那都是最前沿的國防技術。吸管這么沒技術含量的東西,是小作坊、個體戶才做的營生,造大船的去造吸管,說出來不怕人笑話?”“科研院所搞科研才是本分,造設備還能算是技術產業化,造吸管簡直就是不務正業!”“咱們既沒有規模化生產經驗,也沒有市場營銷經驗,能賺到錢嗎?”……
“經過多次討論,大家最終達成了共識:和平年代軍品訂單有限,研究所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產業鏈必須拓展。但跨界要想成功,一定要充分調研論證,絕不能像沒頭蒼蠅似的亂跨,有利潤空間、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我們才敢嘗試。”周希辰說,下定決心生產吸管,主要基于三方面考慮。一是吸管產業市場潛力巨大。2000年的市場調研結果顯示,吸管設備生產企業平均年銷售額約為300萬—500萬元,預計之后幾年最多也就3000萬元,而吸管的市場容量當年就有5000萬元,預計每年還會有30%—50%的增幅。二是我們掌握制造吸管生產設備的核心技術,生產吸管有技術優勢。另外,我們進行售后服務時近距離接觸了不少吸管企業,對規模生產的管理方式也算有一些了解。
以前是坐在家里等訂單,現在是主動上門找生意
雖然經過了謹慎調研和反復論證,但“跨界”之初,中船重工還是有過一段“水土不服”的痛苦經歷。
“最難過的一關是市場營銷。”吳興旺說,“軍品是計劃經濟,坐在家里等訂單就行了。我們搞家電生產線和吸管生產線,也都是客戶主動找上門的。但吸管是完全市場競爭行業,當時多數大用戶都已經有固定的供應商,我們的技術水平再高、產品質量再好,訂單也不可能主動找上門。”
為了拿到訂單,吳興旺親自帶隊,兩個月時間里,幾乎走遍了所有叫得上名字的乳品生產企業。然而,陌生拜訪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跑了一大圈,只和幾家小廠簽了幾萬元的訂單。鵬力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李進清楚記得,他簽下的第一筆吸管訂單只有4000元:“當時心里可不是滋味了,之前做軍品,一臺設備就能賣上百萬元,現在費了半天勁兒,才拿到個4000元的訂單。”當年,吸管產品的銷售隊伍從8人減到了5人,年底發工資都得借錢。
“但我們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繼續積極與客戶建立聯系,談不成合同的就以加強溝通為主。日子久了,客戶開始相信我們的產品品質和售后服務,銷售額就慢慢上來了。”吳興旺說。
為了拿訂單,鵬力科技集團想了不少辦法“討好”客戶。2002年,剛剛進軍吸管產業的鵬力科技集團就緊靠著伊利集團建了一家分廠,成了第一家把生產線建在客戶“身邊”的吸管企業。2003年,鵬力科技集團并購了自己的客戶——一家深圳吸管生產企業,為的是獲得一批經驗豐富的員工和成熟的銷售渠道。如今,鵬力科技集團已經與蒙牛、伊利、麥當勞、可口可樂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還開發了不少餐飲和商超客戶。
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后,鵬力科技集團又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開拓起國際市場,鵬力吸管成了國際知名品牌,鵬力科技集團也成了不少世界500強企業的供應商,他們還積極與國際企業的科研團隊合作,開發出了熱變色產品等吸管新品種。
雖然現在吸管不愁賣,但是技術創新永遠不能停
“如果說我們跨界吸管產業有什么優勢,第一條就是技術能力。技術是我們進軍吸管產業的底氣,也是我們搶占市場的敲門磚。”周希辰告訴記者,研究所發展吸管業務10年的經歷,讓全體員工看到了保持技術優勢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2012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平均比例為1.87%,而鵬力科技集團研發投入占比則超過了8%。
“吸管產品看起來簡單,但其實生產過程技術含量很高。”吳興旺說,七二四所研制的第一條吸管生產線只能生產最普通的直管,而且需要5臺設備,生產效率低,質量控制壓力也大。因此,企業第一次技改就是提高生產設備的自動化程度。2003年,為滿足乳制品客戶需要,鵬力科技集團研制出我國第一臺U形管自動包裝設備,不僅豐富了產品品種,而且將生產效率由此前的每分鐘200根提高到600根,后來又提高到每分鐘1000根。2008年,鵬力科技集團又攻克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紙包裝技術,實現了獨立包裝吸管的無人化生產,再次將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為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奠定了基礎。
在日子過好的時候,鵬力科技集團也沒有停止過技術創新。“我們發現U形管有個弊端,當容器內飲料比較滿的時候,很容易發生虹吸現象,就是有時候飲料會自己從吸管里漏出來。”吳興旺說,“于是我們主動跟乳制品企業商量,將吸管改進為伸縮管。”
U形管改伸縮管,要重新設計生產線。最早的伸縮吸管生產線上,穿管、卡口、擴口等工序都得人工操作,生產一根吸管需要六七個人。2010年,鵬力科技集團研制出全自動伸縮管自動化設備,伸縮管的生產效率也提高了。
如今,鵬力科技集團已經開發了上百種吸管產品,取得了30多項專利技術,其自主研制的自動化成型包裝設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最近,他們又主動研究起生物降解技術和綠色塑料助劑技術。“下一步,我們還要把產業鏈延伸至包裝容器,以及刀叉勺等,熱塑工程業務板塊的‘十二五’目標是產值到10億元。”談到未來,周希辰充滿信心。
在中船重工,像七二四所這樣成功跨界的例子并不少見。中船重工一直將發展非船產業視為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今年1—6月,其非船業務經濟總量同比又增長了23%。

為你推薦
外高橋造船舉辦郵輪全產業鏈英才大型專場招聘會

為給外高橋造船民船、海工、郵輪“三翼齊飛”的發展戰略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10月20日,外高橋造船在浦東新區人才市場舉辦“外高橋造船面向全球招聘郵輪設計建造全產業鏈英才大型專場招聘會”。招聘現場求職者絡繹不絕,氛圍火爆。...
2018-10-21 13:07:25
中國最“折騰”船廠?5億被廣船國際收購了

從文沖船廠修船廠、廣州中船遠航船塢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廣州)有限公司、廣州中船文沖船塢有限公司到最終被廣船國際收購,這家曾經是文沖船廠的修船廠可以說是10年來中國最能“折騰”的船廠之一。...
2018-10-21 13:05:18
江南造船召開22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科技論壇

10月19日,“22000 TEU超大型集裝箱船技術論壇”在滬東中華長興造船基地召開。本次論壇,由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主辦,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滬東中華代表處...
2018-10-21 10:09:00
馬尾造船300T門機安全監控系統順利驗收

日前,微特電子為福建省馬尾造船冠海廠區配裝的一臺300T造船門式起重機安全監控系統改造項目已完工,并通過了福建省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的驗收。...
2018-10-19 13:25:12
外高橋造船郵輪專用船塢改造工程正式開工

10月18日,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舉行郵輪專用船塢改造工程開工儀式,標志著備受關注的大型郵輪船廠適應性改造重點工程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
2018-10-19 08:02:26
外高橋造船舉行第十八屆發展論壇主題智能船廠

10月18日,外高橋造船在廠慶日舉辦2018年發展論壇。今年外高橋造船發展論壇以“智能引領促發展,互聯網時代謀未來——互聯網時代的智能船廠”為主題。本次發展論...
2018-10-19 07:54:12
廣東中遠海運重工完成項目重大試驗節省巨額費用

9月中旬,歷時近20小時的努力,廣東中遠海運重工在碼頭作業水域自主完成了半潛式輔助鉆井平臺(N566)18米沉浮試驗并順利回靠碼頭。本次試驗成功突破...
2018-10-17 08:02:24
達門定制拖輪實現疏浚勘測功能

日前,De Boer公司為兩艘由達門Hardinxveld船廠定制的拖輪舉行了命名儀式,儀式在法國圭亞那Cayenne港舉行。這兩艘船都代表了創新的解決方案,進行了額外的改裝,使其能夠進行疏浚和其他相關活動。...
2018-10-16 14:47:25
三星重工2艘新造LNG船“漏氣”返修

由于圍護系統“漏氣”結冰,三星重工兩艘新建造17 4萬立方米LNG船已經返回船廠維修。這一事故為韓國船企今年狂接LNG船訂單的風光埋下了陰影。...
2018-10-16 1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