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運力過剩持續
2013-04-17 08:39:20 來源:大公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第九屆貿易風中國海事高峰論壇15日在上海開幕,與會航運企業呼吁,造船業界要設法改變交船時間、支付條款等,以助船廠恢復盈利水平。由于航運各細分市場供應過剩局面未改,連液化氣船(船型 船廠 買賣)也不例外,因此船廠應與船東進行支付方面的談判,將交船時間延期,令行業逐步復蘇。
英國百力馬公司(Braemar)執行董事、百力馬航運經紀公司常務董事、倫敦波羅的海交易所前總監皮托普羅斯(Denis Petropoulos)參加了今次論壇(TradeWinds Shipping China2013),他指出,“現在造船業盈利水平已低于保本線,當訂單越來越少的時候,船廠必須做出戰略抉擇,把所有規則都扔到窗外去,畢竟現在的交船時間、支付條款都不利于造船廠”。
液化氣船也難逃一劫
皮托普羅斯說,在航運所有的細分市場中都出現了供應過剩情況,甚至是在拆船行業。即使是近年紅紅火火的液化天然氣(LNG)船也難逃一劫,料在2018年至2020年之間,LNG船或現供應過剩。他續說,現在全球船隊利用率不到60%,在供需失衡狀況下,即使很多運力沒有得到充分運用,船廠為了能夠活下去,寧可虧損也希望繼續造船。當行業有一定轉機,船廠會與船東進行支付方面的談判。
百力馬航運經紀公司在倫敦證交所主板上市,是著名船舶經紀、顧問和技術服務商。皮托普羅斯是全球航運界知名人士,曾為遠期運費協議(FFAs)交易開發并發展了“波羅的海油輪運費指數”,目前亦擔任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會委員。
皮托普羅斯在論壇上坦言,2008年航運業利潤還是非常豐厚的,2010年短暫復蘇中也有一段豐厚利潤時期,但只持續了幾個月時間。“一些沒有經驗的人也在船運生意好的時候進來了,他們從來就不知道1970年代的船運低谷。正是因為這些人的盲目參與,對今天船運市場供應過剩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后果。”他說。
對此,香港華光海運控股首席執行官、香港船東協會前任副會長TimHuxley亦坦言,現在新船價格比4、5年前便宜45%至50%,買二手船可以節約三成費用。
為什么船廠要虧錢造船呢?皮托普羅斯認為,船廠必須留住熟練工人,同時需要有一定現金流。當收到新訂單,必須有一定的現金購買原材料。此外,“船廠還希望能保持市場份額,寧愿以利潤作為代價,設法活得比競爭對手更長一點,直到把競爭對手擠出市場。”
目前,船廠還面臨另外一個巨大的壓力:一艘船的建造周期至少需要18個月,在市場好的時候,船東可以等待48個月來獲得一艘新船;但是現在有些船東希望15個月就能交船。“因此,船廠為了有效控制造船周期,必須在18個月之前就進行準備,包括船塢空間、鋼材、設備等。在今年,18個月的周期已經撐不住了,大概只有16至17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船廠必須要在保本線之下作出決策”,皮托普羅斯說。
皮托普羅斯指出,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確保保本,如何確保船隊的利用率在80%以上。對于船東來說,這意味?每天需要約3萬美元才能使船只營運在保本線之上。
“船東需要讓某些船只退役,但這對于提高船隊利用率沒有太大作用,因為如果市場出現改善,那些退役的船只很快就能通過重新整修而重新投用”,他指出,“船運業整體的需求和供應是可以較準確計算出來的,比如通過長期租船合同等,而現在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那些沒有經驗的投資者。”
海岬型船一定程度復蘇
皮托普羅斯認為,當前船東需要清楚了解每艘船的營運價值,而不是僅僅是其帳面價值。“現在海岬型干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出現了一定程度市場復蘇跡象,雖然利用率確實遠遠低于80%,但隨?中國鋼鐵需求不斷增長,鐵礦石運輸需求亦會相應增加,這一細分市場也許會在2015年達到保本甚至略有盈余的狀態。”
全球知名船舶經紀商英國艾斯盟船舶(ACM)中國區船舶買賣總監伊利亞德斯(George Eliades)也贊同上述說法,他稱,“船東的心理狀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影響因素。從行業歷史情況看,船東當前造船的成本確實是低的,大家都知道船運會復蘇,但不知道是在什么時候,所以只能進行合理地‘打賭’,充分評估市場。”
伊利亞德斯最擔心的是巴拿馬型船,因為全球巴拿馬型船隊只有9%的船齡超過20年,相比之下卻有29%的運力體現在新造船訂單上。“新造船價格已經非常非常接近谷底,沒有太多下滑空間了,船廠已經在直接成本線之下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