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央企*ST扭虧保殼倒計時
2013-12-05 16:30: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2013年的保殼大戰中,“央企*ST”似乎是最受關注的陣地,其中,身處虧損重災區的航運企業,“戰事”尤為膠著。昨日,隨著*ST遠洋剝離資產交易完成,36億投資收益的落袋,帶來了扭虧保殼的希望。而*ST鳳凰、*ST長油的命運就顯得撲朔迷離。在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央企*ST”退市是否會成為現實?相關公司能否上演“生死時速”?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ST遠洋:數度賣資產謀扭虧
航運領域是央企*ST的“重災區”.“2013年BDI有反彈,但行業無翻轉,四季度靠主營扭虧不可能。”航運界的觀點是普遍如是。這意味著,航運公司欲保殼或者避免戴帽,只能依靠“非常規”手段:資產出售、破產重整等等手段皆有可能。
幸運的如*ST遠洋。公司昨日宣布,出售青島遠洋運輸有限公司81%股權等兩筆資產的交易完成,將產生收益約36.78億元,納入公司2013年度合并報表。這將讓公司的保殼壓力驟減:前三季度,公司的虧損額為20億元。今年*ST遠洋已不止一次出售資產。上半年,公司陸續出售了中遠物流100%股權和中遠集裝箱工業全部已發行股份和相關股東貸款,半年報顯示,上述交易帶來的投資收益對應為18.5億元和29.6億元。
*ST鳳凰:破產重整抹平巨債
中外運長航系兩家公司*ST鳳凰、*ST長油情就沒那么理想了。
昨日,*ST鳳凰終于結束了連續漲停勢頭,之前刺激股價的原因在于,這家負債累累的公司終于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盡管此舉有望將公司的債務負擔一次“抹平”,但還是存在同時間賽跑的問題。
據規定,自11月29日起20個交易日屆滿后,即12月27日,公司股票即進入停牌程序,直到法院就重整計劃做出裁定后復牌。目前,公司已經兩年虧損,且去年凈資產為負,如今只能依靠破產重整來挽救資不抵債的狀況,通過債務重組收益實現盈利。但是,按照一般進度,在12月27日至公司2013年年報披露期間,幾乎不可能全部完成通過重整計劃、執行重整計劃等步驟。這意味著,*ST鳳凰盡管已有破產重整這一“對策”,公司2014年完成重整從而恢復上市有望,但在這之前,先進入暫停上市程序似乎是大概率事件。
*ST長油:脫困扭虧進度遲緩
情況最危急的還數*ST長油,這家已暫停上市的公司依然沒有良策。前三季度,公司累計虧損9.84億元。截至11月26日,公司的說法,依然是“經公司財務部門測算,由于國際油運市場運價低迷和公司財務費用較高,預計公司2013年年度經營業績仍可能為虧損。”盡管半年報中,公司稱將“積極與各方溝通,制訂和實施總體應對危機方案;繼續推進引入戰略投資者和資產重組方案的研究和實施工作。”但直到12月,公司尚未發布相關信息。
*ST鳳凰、*ST長油同屬中外運長航集團旗下,隨著*ST鳳凰進入破產重整,按照市場化的破產重整路徑在所難免,下一步,就看集團是否出手,有何辦法幫助長油脫困。
央企保殼:只靠大股東?
央企面臨退市或暫停上市,是今年保殼大戰呈現的一個特殊局面。除航運公司格外顯著,另一家暫停上市的“央企*ST”--*ST鋅業情況也不樂觀。盡管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盈利,但已資不抵債,凈資產接近負33億,正處于破產重整階段。11月29日,公司宣布重整計劃未獲得全部表決組的通過。盡管理論上法院可以“強裁”重整計劃,從而終止重整程序,讓公司進入重整計劃執行階段。但是,按照程序,必須到破產重整履行完畢才能確認債務重組收益。因此,*ST鋅業能否在短短數月間,即年報披露前順利“沖刺”,還存在重大不確定。
綜上,在種種“自救”或“他救”行為之后,“央企退市”究竟是否會成為現實還是最后所有的央企*ST依靠股東都能“逃出生天”?這不僅令人聯想到去年的*ST中鎢(現中鎢高新),公司在暫停上市背景下,唯一的“稻草”--重組計劃被否決,原以為中鎢將“開啟”央企退市之路,但最后還是實際控制人股東方面的承諾還是將公司送回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