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欲“破冰”北冰洋航線
2013-08-05 16:50:46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2009年7月23日,兩艘德國貨輪從韓國東海岸的蔚山港出發一路向北,橫穿北冰洋,最終抵達荷蘭的鹿特丹港。此次航行開創了商業船只利用北冰洋航線連接亞歐大陸的先例。據船主稱,利用北冰洋航線比繞道蘇伊士運河節省成本30萬美元。此后,每年夏季,從韓國沿海港口起航并利用北冰洋運輸的貨船越來越多,但其中沒有一艘屬于韓國。
這種局面在2013年8月將會改變。近日,韓國海洋水產部聯合外交部、產業資源部等相關部門制訂并公布了“北極綜合政策推進計劃”。韓政府高官稱,韓政府將盡全力支持實施該計劃,其中的首要任務就是開拓利用北冰洋航線。在政府的支持下,8月末的時候,韓國現代GLOVIS公司將租用瑞典一艘油輪從歐洲出發,途經北冰洋航線向韓國運送原油。這將成為韓國遠洋運輸史上的一件大事。據稱,韓國的“現代商船”、“韓進海運”等海上貨運大戶也在研究利用北冰洋航線的方案,并爭取在今年年內實現首航。
今年5月15日,韓國與中國、印度等6個國家一起被接納為北極理事會的正式觀察員。韓方認為,這為其進一步參與北極相關事務提供了契機。為此,以海洋水產部為代表的韓國政府部門積極研究相關政策并制訂了推進計劃。開拓北冰洋航線為何能成為韓國“北極綜合政策”的首要之策?因為這條航線對于韓國的誘惑力實在太大。
一是北冰洋航線優勢明顯。與繞道蘇伊士運河相比,從韓國到歐洲的貨輪,利用北冰洋航線可以節省20%左右的燃料費用,可以免除海盜風險,不用繳納運河使用費,還可以縮短近10天的運輸時間。
二是北冰洋航線潛力巨大。2012年經過北冰洋的貨物運輸量約為126萬噸。根據挪威船主協會的預測,到2020年將增加到5000萬噸。北冰洋貨輪數量的增加給這項預測提供了有力支撐。在2010年時,經過北冰洋航線的貨輪僅有4艘,到2012年,這個數字已增加到46艘,其中有10艘是從韓國起航的。另外,在目前氣候條件下,每年7月到11月是可以利用北冰洋航線的月份,其中8月到10月是最適合航行的時段。但專家預測,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到2020 年該航線可以利用的時間將會達到6個月,2030年以后,可能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航。
三是韓國具有地理位置優勢。韓國位于東北亞的突出位置,正處在亞洲通往北冰洋的咽喉要道上。今后北冰洋航線一旦成熟,大量來往于亞歐之間的貨輪有可能在韓國停靠,韓國的沿海港口業務將更趨繁忙,韓國經濟也會因此受益。為了迎接北冰洋航運時代的到來,韓國政府還準備整修、擴建位于東海岸和南海岸的港口。
目前韓國在利用北冰洋航線方面還有許多困難和挑戰。一是在北冰洋航行必須有破冰船(船型 船廠 買賣)領航,目前韓國只有一艘破冰船,且多用于科研目的。二是韓國還沒有耐浮冰撞擊的貨船,需要從別的國家租用。三是貨源難以保證,原因是許多貨主對北冰洋航線的安全性仍心存擔憂,運輸保險費負擔必然增加。
在權衡利弊的基礎上,韓國政府從長遠發展需求出發,鼓勵本國海運公司從現在開始通過試航積累經驗。對于當前利用北冰洋航線的經濟效益,韓國政府總體上持比較樂觀的態度。其根據之一是2009年以后利用該航線的公司已經獲得贏利,之二是經過韓國政府的努力交涉,俄羅斯方面已經同意降低破冰船的租價。韓國海洋水產部官員認為,隨著俄羅斯北部天然氣資源大規模開發的成功,從2018年開始,北冰洋航線將變得非常熱絡,韓國必須從現在開始做好搶占市場的準備。
為鼓勵民間航運公司積極開拓北冰洋航線,韓國政府還將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派海運專家和極地專家上船與貨輪同行,幫助海運公司總結積累北冰洋航行經驗;二是向俄羅斯派出專門人員學習相關航海技術,為今后的北冰洋航運培養積蓄人才。三是對利用北冰洋航線的貨輪采取減免國內港口使用費的優惠措施。四是為了應對未來的航運需求,決定開始研究建造第二艘破冰船。韓國政府相信,困難與挑戰只是暫時的,只有現在做好準備,未來才能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