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的日_www一区二区_99精品99_久久久久综合_aaa在线_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界人物 > 正文

吳有生:十二五規劃方向正確難達到
2012-03-14 22:22:45   來源:財新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

“‘十二五’期間,中國船舶產業應趕快加緊技術開發,使自己有能力承接高附加值的船舶,提高總裝造船的技術水平和能力。同時應,或者鼓勵增加船舶配套業的發展,這是中國船舶產業升級和轉型的必由之路,否則問題很嚴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名譽所長吳有生向財新記者表示。

3月12日,工信部發布《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此次公布的《規劃》和2011年12月底船舶行業內部已經下發的規劃內容完全一致。《規劃》表明,“十二五”期末,中國造船行業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前10家造船企業造船完工量占全國總量的70%以上,進入世界造船前十強企業達到5家以上。

吳有生表示,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的提法,方向正確但很難達到。他表示,中國船廠產業集中度在這幾年大幅下降,2006年前十大船廠為68%,2011年下降到38%,而韓國始終在85%-98%之間變化,2011年前十個廠集中度為94%。“這典型地說明,中國造船行業是投資和規模拉動型。而造成產能過剩、集中度較低的原因是,地方利益部門,為了追求本地經濟效益,完全不顧及行業的發展規律和平衡,大力支持本地造船產業,而國家也沒有出臺強有力的主導性政策,整個行業缺乏現代化管理。”

《規劃》對海工裝備業務做了前景展望,其中將培育5-6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工裝備總承包商和一批專業化分包商。海洋工程(船型 船廠 買賣)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國際市場份額超過20%;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品牌修船企業。而從整個海洋裝備的產值來看,2011年銷售收入300億,占世界市場份額7%。

對此,吳有生表示,發展“深海技術”是產業升級的著眼點,因為海洋能源的爭奪,已經影響到我國的資源和經濟安全。但他認為,抓深海裝備技術,不代表市場可以容納很多訂單,海洋裝備都是對應定制,不會形成批量生產。同時他坦承,目前許多海洋裝備名義上是中國企業和國外公司聯合設計,但概念和初步設計都來自于外方,技術上中國仍處于下游。對此,中國有實力的船企應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提高產品附加值。

《規劃》提出,到2015年,主要船用設備制造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平均裝船率達到8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知識產權的國際知名品牌產品,品牌船用設備裝船率達到30%以上;在船舶自動化(產品庫 求購 供應)和系統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海洋油氣開發裝備關鍵系統和設備的配套率達到30%以上。

吳有生向記者介紹,2010年配套設備的本土化率總體不到50%,最高的是舾裝(產品庫 求購 供應)件為66%,最低的時通訊導航(產品庫 求購 供應)系統只有6%,甲板機械(產品庫 求購 供應)為56%,艙室機械為21%。“我們此前只關注總裝造船,但沒有關注內臟,健全的造船行業應該有相配套的動力和配套產業。”吳有生表示。

在此次《規劃》中,對造船行業的效率效力提出相關規定,但吳有生表示,行業對判斷優質企業的指標沒有顯含。“造船行業已經嚴重產能過剩,應該以生產效率為指標,同樣的生產單位載重噸和排水量,用了多少能源,排放了多少有害氣體,耗費了多少原材料,對一些落后企業應該淘汰,不再提供相應貸款,從而提高效率標準。”

吳有生強調,目前船舶行業產能嚴重過剩,航運業也虧損得非常厲害,兩個問題疊加在一起,今年一些船廠下半年已經沒有訂單,一些主力船廠的訂單,也就夠2年左右。船舶行業未來2-3年是否能改觀,很難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