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工再次放量拉升
2013-09-18 08:17:06 來源:金融界網站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周一中國重工巨量打開漲停,周二早盤,該股開盤后小幅下探后,再次放量拉升,當前成交已逾25億元。截止發稿時,該股漲5.82%,報6.91元。
昨日,中國重工在深圳舉辦第三場大型投資者交流會,會場熱烈氣氛堪比一些上市公司的首次公開發行。
在公布擬注入含航母業務軍工資產的定增預案后,中國重工成為市場最大熱點,股價連續4個交易日漲停。在機構投資者的交流中,各方對中國重工的業務升級和盈利能力進一步達成了一定的共識。
強調股價未反映價值 中國重工昨日在深圳香格里拉酒店舉辦第三場大型投資者交流會。招商證券、海通證券、武當資產等數十家投資機構以及眾多中小投資者共計百余人到場,整個大廳座無虛席。
現場輪番提問的主要是各類機構投資者,問題基本圍繞公司的基本面和資產注入進程。對此,中國重工表示,公司股價并沒有反映價值,希望更多的投資機構有機會成為股東。
中國重工上周公布定增預案后,連續3日呈現無量"一字形"漲停,昨日繼續漲停,但是成交逾10億股,換手率8.87%。
在會后的交流中,中國重工副總經理、董秘郭同軍對此認為,盡管中國重工的流通股有100多億股,但是只有30億股在真正流通,而且公司的QFII股東沒有賣出一股。"今天有10億股成交,我原本預計有8億股換手,最多可能會有15億股換手。"郭同軍表示。
有機構詢問公司是否顧慮股價大升影響定增認購情況,此前公告發行價格不低于3.84元/股,而昨日收盤價已達到6.53元。郭同軍非常自信地表示,"公司的股價還沒有反映價值。"他認為,定增價格當然也將水漲船高,公司將采取共贏的方式,根據監管規定確定定增機構。
公告顯示,投資機構是定增認購的主力,并且中國重工的定增預案還有三個程序要走。其中,預案中擬收購資產的評估結果已經獲得國務院國資委核準,還需要公司股東大會批準和中國證監會核準。此外,中國重工關聯方大連造船廠集團、武昌造船廠(位置 評論 新聞)集團將分別認購定增股份數量的10%。
更看重未來資產注入
與此次定增預案將注入的資產相比,機構更看重中國重工未來注入28家科研院所等優質資產的預期。對此,郭同軍表示:"期待國防科工局等主管單位的細則出臺,成熟一批注入一批,增厚上市公司業績。"
郭同軍介紹,截至2013年6月,中國重工對于控股股東中船重工集團營收貢獻在三成左右,28家科研院所的營收貢獻能力更強,但是屬于科研事業單位,還有配套改制問題亟待解決。
軍工業績拐點何時出現是招商證券關注的焦點。招商證券直言,目前看中國重工未來的業績增厚有限,公司的海洋工程(船型 船廠 買賣)訂單不錯,但是和其他軍工業務相比,盈利水平很低。
中國重工總經理孫波強調,軍工企業最大的特點是穩定,無論收入或盈利方面。而且,中央批準定點企業生產建造驅逐艦、護衛艦等,不是每家企業都可以生產。
"海工業務盈利較低,主要由于財務計算方式差異和現階段的低價競爭策略。"孫波認為,海工業務復蘇得益于中國海洋工程產業的增長,并且從新加坡、韓國企業手中搶奪市場份額。但是,一方面是有些產品的財務計算方式不同,一個是貸款的財務費用高囊括在計算里面,致使凈利率較低;另一方面是中國企業低價競爭策略,在搶占到更多的市場份額后,企業會認真考慮從"做大"轉變為"做強"。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重工控股股東資產注入并非只針對一家上市公司。A股市場上,風帆股份的控股股東與中國重工相同,同為中船重工集團。
中船重工集團資產部主任姜仁鋒稱,與一個集團對應一家上市公司的通常觀念有差異,因為軍工有自己的特點,只有一家的話從業務關聯性角度有困難。郭同軍表示,選擇的重要標準是凈資產收益率高于上市公司,再分期分批將資產注入上市公司。
熱議盈利能力
定增一旦實施,將徹底改變中國重工的收入格局。2013年半年報顯示,中國重工總體毛利率為10.89%,同比下降了5.26個百分點,除海洋經濟產業毛利持平外,各板塊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此次定增實施后,軍工軍貿收入占比將大幅提升至20%以上,最終形成以軍品為核心的五大產業布局。
在交流會上,對于中國重工資產負債和現金流,以及民船業務、備受矚目的"遼寧號"收入等情況,中國重工一一詳細解釋了盈利情況。
今年上半年,中國重工的資產負債率達到75%,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仍然流出幾十億元。財務總監華偉解釋,如果算上預收款項,中國重工的資產負債率大致在68%~72%。而公司現金流量下降的問題,主要是2011年、2012年公司簽合同時,可以收取30%~40%比例的現金,但是現在只有15%~25%,導致現金凈流入量下降。不過,預計在今年年底,現金比例收取將出現一定改觀。
目前,"遼寧號"收入還沒有完全實現。公司總經理孫波表示,航母業務不僅在經濟上收入高,最重要的是對國防事業有更大的貢獻。目前遼寧號的銷售收入,暫時沒有隨著交收入列完全實現。"遼寧號仍然在訓練、檢驗核心裝備,隨著海軍一個系統一個系統地驗收,逐步實現收入。"他說。
在交流中,中國重工非常強調自身的技術優勢。中國重工稱,公司及控股股東中船重工集團是我國海軍艦船及裝備的主要研制和供應商,承擔了海軍主戰裝備80%以上研制和生產任務。
據悉,幾乎所有主戰裝備都是由28家科研院所總體配套設計,即使有的業務由其他企業承擔,但是發電機(產品庫 求購 供應)、主機(產品庫 求購 供應)、配電設置等心臟部位還由中船重工集團負責。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備受關注的航母業務,孫波認為,從三年計劃看,航母業務只有大船集團(位置 評論 新聞)可以定點建造。以后的情況,則需要看海軍軍方部門的規定是否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