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運金融創新加速
2013-10-09 16:47:31 來源:騰訊財經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隨著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正式揭牌,上海航運金融創新和國際化步伐正悄然加速。
上海航運運價交易有限公司(SSEFC)10月9日宣布,將自10月10日起上市交易全新南北線煤炭運力衍生品合同。這是全球首個運力交割型航運金融衍生品,實現了實物交割,更貼近實體經濟的實際需求。
SSEFC副總裁吳笛透露,公司正在籌劃升級出口集裝箱運價衍生品,并計劃明年推出基于國際干散貨的衍生品;隨著自貿區細則的進一步明確,公司還期待發展境外會員,讓海外公司也能參與國內的運價衍生品交易。
避險功能全方位升級
“北煤南輸”是國內煤炭工業的命脈,年海運量已經超過6.5億噸。不過中國沿海煤炭運價波動相當劇烈,自2007年運價指數發布以來,高位曾達120元/噸,低位20元/噸,每年波幅都超過100%,這意味著國內船運企業對于運價的避險需求強烈。
SSEFC稱,該衍生品有利于健全南北線煤炭運輸價格形成機制,為煤炭的貿易、消費和運輸企業提供更貼近市場的避險工具。
基于現有的中國沿海煤炭運價衍生品,新版衍生品合同在各方面全面升級,具體包括采取運力交割而非現金交割、周期延長、航線范圍擴大等。
其中,運力交割為全球首創,滿足交割條件的買(貨)賣(船)雙方在合同到期后按約定交付貨物和傳播,完成實際運輸合同。SSEFC認為,與現金交割相比,運力交割更貼近實體經濟的需求。
吳笛介紹,新合同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沿海煤炭運價指數設計升貼水,可以使從秦皇島出發到至寧波、南京、張家港、福州、廣州的相關企業都可以參加交易,大幅增加了產品的使用范圍。
此外,合同周期從原來的1-4周延長到1-12個月,船公司經營周期也可以相應延長,做到提前避險。
借自貿區契機推動國際化
從集裝箱吞吐量來看,上海早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港,但與之不相襯的是,航運金融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
上海航運運價交易有限公司2011年成立之初就承載著建設立足國內、面向世界的國際航運運價交易中心和定價中心的使命,此前已經推出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和中國沿海煤炭運價指數(CBCFI)。
不過從參與度、交易量、定價話語權各方面評價,國內的航運金融衍生品遠不及海市場的BDI指數等成熟產品是行業的共識。“處于起步階段,”吳笛坦陳。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為航運金融創新和航運業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明確指出,積極發揮外高橋港、洋山深水港、浦東空港國際樞紐港的聯動作用,探索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運發展制度和運作模式;加快發展航運運價指數衍生品交易業務。
吳笛透露,應自貿區政策要求,諸多新產品研發已經提上日程。公司計劃在明年推出基于國際干散貨的衍生品,也將對現有的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衍生品進行改造升級。本次推出的新版沿海煤炭運價衍生品有望為未來更多交易品種的推出積累經驗。
此外,為了推動定價權國際化認可,SSEFC希望借助自貿區航運市場發展、探索人民幣可兌換的政策契機,發展境外會員機構,吸引海外企業參與國內運價衍生品交易。
“在運價交易領域,只有引進國際交易商,才能使產品運價定價權真正實現,”吳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