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海洋水下工程科學研究院(簡稱海科院)建于1978年,原名為:交通部海上救撈科學研究院、交通部石油部海洋水下工程科學研究院、上海海洋水下工程科學研究院。2001年3月正式并入上海交通大學。海科院是面向國內外專門從事海洋水下工程綜合性研究和開發的機構。主要從事海洋和內河水下工程技術研究、潛水技術研究,以及水下應用設備的設計開發。
海科院下設工程技術研究所、測控技術研究所、特殊環境生理研究中心、高壓艙研究實驗室、水下技術綜合實驗室、ROV深水作業中心、上海潛水設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上海海科工程監理所、潛水作業隊、上海海科院潛水員培訓中心、水下工程研發中心、上海海科創業園等研究開發機構。海科工程監理所是獲得交通基本建設工程監理資質的第一個全國范圍水下工程項目監理單位。
海科院具有先進的專業科學實驗設施和設備,水下技術綜合實驗室1999年被認定為交通部重點實驗室。其中3MPa潛水實驗高壓艙群和1996年建成的水下環境條件模擬實驗室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海科院的科學技術儲備有先進的大深度飽和潛水技術、氦氣回收技術,小型遙控潛水器(ROV)研制技術,清水和渾水水下電視、彩色圖象聲吶、系列水下光源的研制技術,水下設備的試驗檢測技術,海洋、內河、水庫等水下工程檢測、工藝設計和施工技術以及交通安全和勞動保護技術等。
海科院的水下技術面向社會,已應用于廈門至鼓浪嶼過海輸水管道、中日海底光纜上海水下段和中韓海底光纜青島水下段等敷設工程,新安江、劉家峽、三門峽和丹江口等水庫的壩基檢測,深圳市蛇口赤灣港防波堤、北侖港碼頭鋼樁等水下檢測,上海港、寧波港、寶鋼和海南島碼頭水下結構檢測、銅陵長江大橋水下施工、上海蘇州河閘橋水下結構檢測以及長江沉船測尋、南海油田水下150米檢測等多項水下測控和水工監理等項目。
海科院重視國際交流合作,與美國等國家進行過多次聯合實驗研究。主要有1988年和1995年兩次中美聯合氮氧飽和-巡回潛水科學實驗。
海科院長期從事潛水員和潛水技術培訓工作,并專門成立了交通部潛水員培訓中心。
海科院的發展目標是:趕超國際先進水平, 建成國內最先進的水下技術研究、應用和咨詢服務中心。